偌大的书房因为书籍太多而显得狭小,书柜的上方摆放着大大小小的佛教雕像。“佛教一方面让人了解宇宙人生真实的本质,追求真理,另一方面把人的道德水准提高到新的境界。”近日,方立天教授在书房接受本报采访时娓娓道来。
方立天1933年生于浙江永康,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助教、讲师,1984年经教育部特批晋升为教授。半个世纪以来,方立天躬耕于人大校园,相继开设了中国哲学史、中国古代哲学问题、佛典选读、佛教概论、佛教哲学、佛教与中国文化、魏晋玄学、隋唐佛学等课程,发表著作17部、文章370余篇,培养国内外研究生40余名。
方立天历任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顾问,《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等。他重视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并对中国宗教观进行了理论探索,撰写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归纳、总结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十个创新观点。
在经过“同情之默应”与“心性之体会”后,方立天也在实践着自己的佛学人生。现年80岁高龄的他,仍悉心培养博士生,从事宗教和中国佛教的现实问题研究。
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后,方立天教授欣然为本报题词:“祝《中国社会科学报》引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进入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