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坛 独尊基座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4-01-23 浏览次数:212
须弥坛是仿照须弥山形式所作之佛坛。即以木、砖或金石等物作须弥山形的佛坛,用以安置佛像。另一说须弥坛是指安放佛橱的台座,即安放佛像于其上者。
须弥坛又名“金刚座”、“佛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须弥即指须弥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中心。另一说指喜马拉雅山(又名大雪山)。用须弥山做底,以显示佛的神圣伟大。我国最早须弥座见于云冈北魏石窟,是一种上下出涩、中为束腰的形式。迨至唐、宋,上下涩加多,且有莲瓣之类为饰,束腰部分显著加高,并有束腰柱子(蜀柱)将之分割成若干段落,这类形制在宋代叫做“隔身版柱造”。 唐塔上出现两层用须弥座作承托的佛像、塔幢、坛台、神龛、家具以至古玩与假山。但宋代南方有的不用束腰柱子,而用鼓凸出曲线。
《大日经疏》卷五中说:“因陀罗释天之主坐须弥山,天众围绕。”密教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的帝释天亦坐在须弥山上。须弥顶上即忉利天宫的所在处,故安放帝释天于其上较为合理,若以之为佛之坐处,则未详其典据。有一说佛曾升忉利天为母说法,故佛像雕刻家乃以须弥山为佛座。此外,《大智度论》卷八中也说:“是梵天王坐莲华上,是故诸佛随世俗故,于宝华上结跏趺坐。”这是说须弥山虽为梵天所坐,但随世俗亦以之为佛的坐处。
须弥坛的形状有四角、八角二种,高一层或二层。如《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卷上所说,即是四角须弥坛,经中说:“于龟背上想素字,变为妙高山,四宝所成。又想剑字,变成金山,七重围绕。则于妙高山上虚空中,想毗卢遮那佛,遍身毛孔流出香乳雨,澍七山间,以成八功德香水乳海。于妙高山顶上,想有八叶大莲华,于莲华上有八大金刚柱,成宝楼阁。于莲华胎中想纥哩字,从字流出大光明,遍照一切佛世界,所有受苦众生遇光照触皆得解脱。于此大光明中,涌出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具无量相好炽盛威德。”
至于八角的须弥坛,则如《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一中说:“于其台上想波罗、吽、剑等三字,以为须弥山,其山众宝所成而有八角。”《广大仪轨》卷上中也说:“次于其海中,一缘而观想,八峰弥卢山,定慧内相合,结成弥卢山。”
佛像以弥形为台座,古代印度即已通行,如印度鹿野苑博物馆所藏笈多朝时代的石佛像,即是如此。而且,日本自古也有制须弥坛安置佛像的风气,以推古天皇的御厨子(即所谓玉虫厨子,座的四面画有须弥山及雪山童子本生等)、大和法轮寺安置药师佛的须弥座,为日本最古的须弥坛。但自藤原时代以后,日本须弥坛的形状逐渐变形,如陆中(岩手县)中尊寺金色堂内的须弥坛,系四角筥形,外覆金铜薄钣,全部雕以宝相华,四面又各作狭窄间格三区,区内刻孔雀及花卉、蝴蝶,上缘周围设勾栏,坛底有金铜莲座。
至镰仓时代,由于传入宋代建筑的样式,须弥坛之形状一变而成现代所见的腹凹式。镰仓建长寺佛殿及圆觉寺舍利殿所安置者,皆属早期的腹凹式须弥坛。其构造系坛之中腹狭窄,恰如两个杯子之底部相叠,而向上下各设十六小段。密教以坛表一切众生本有之大菩提心,其由四宝所成乃表征四智,且总表法界体性智;又向上之十六段表示慧门的十六大菩萨,向下的十六段表定门的十六大菩萨,以此合上四智及法界体性智,总表金刚界三十七尊。
如今,须弥座已发展成为是中国传统建筑和雕塑的基座,宫殿、寺庙、塔、华表、石碑、石狮子、门墩都有须弥座造型。须弥座平面通常呈方形,上下宽,中间窄,即所谓束腰。须弥座周围通常用仰莲或伏莲装饰,有独尊与稳固之意。
众观诸多国家佛教信仰中须弥座的来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特征,须弥座已从神圣尊贵之物,发展成为由土衬、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和上枋等部分组成一种叠涩(线脚)很多的建筑基座的装饰形式,通常用于尊贵的建筑物基座。现代一些家具,如屏风之类的底座也经常采用这种形式。
“须弥”之意
“须弥”即“须弥山”,是古印度的名称,屹立于世界中央金轮上的高山。又称妙高山。相传此山有七山七海绕其四周,入水八万由旬,出于水上高八万由旬,纵广之量亦同。周围有三十二万由旬。由四宝所成,北面为黄金、东面为白银、南面为琉璃、西面为颇梨。而须弥山四方的虚空色,也由这些宝物所反映。七金山与须弥山间的七海(内海),充满八功德水,七金山外隔着碱海(外海)有铁围山,碱海中有郁单越(北)、弗婆提(东)、阎浮提(南)、瞿耶尼(西)四大洲,此即所谓的“须弥四洲”。
在上列诸山中,须弥山及七金山皆为方形,只有铁围山是圆形。以上九山、八海由三轮所支持。风轮在最下,其量广无数,厚十六亿由旬。其上有水轮。水轮上部则凝结成金轮。水、金二轮深度共达十一亿二万由旬,下方八亿由旬是水轮。而两轮之广,直径十二亿三千四百五十由旬。最初,由于有情业增上力,风轮生,依止于虚空,又依有情之业力,大云雨起,澍风轮上,积为水轮,又因业力风起,击水,上部结为金轮。这是有情的依处,即器世间,住在此间的有情有天、人、阿修罗等六趣。
诸天中有地居天、空居天之别,六欲天中的忉利、四王二天属地居天位,忉利天位于须弥山顶上。四王天位于须弥山的第四层级。又须弥山的第三层级以下,有四王天的眷属夜叉神止住,住第三层的称为恒憍,住第二层的称为持鬘,住初层的称为坚手。七金山以及日轮、月轮的宫殿内,也有四王天的眷属止住。六欲天(欲界)上面有色界四禅十六天,其上更有无色界四天。
同时作为三千大千世界中心位置的“须弥山”是通过佛陀的禅定观察到的,并不能用现代的科技眼光来评判。传说只有阿罗汉以上的圣者们能够清楚目了。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