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小史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4-01-23 浏览次数:8079
元前1000年前后,在地中海东部地区和印度,都出现了倡导素食主义的思潮。在地中海地区,最早的素食主义者是公元前六世纪的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他主张杜绝肉食,而以豆类及其它素食替代,并以此要求他的弟子们。自柏拉图起,许多非基督教的哲人,如伊壁鸠鲁和普鲁塔克等也都提倡素食,以恪守他们所信仰的灵魂轮回理念。
在印度,佛教和耆那教提倡素食,戒杀生食肉,认为人类不应该伤害任何有知觉的动物,许多上层种性乃至较低的种性都接受了素食的习惯。通过佛教在亚洲的传播,素食也在中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地区逐渐地风行。
在中国,素食之说最早见于古代圣贤们的经典之中,《孟子·离娄》中有“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在古时候,“斋”或“斋戒”即为素食的意思;《庄子·列御寇》中记载“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疏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其中,“疏食”就是素食。另外,北魏《齐民要术》中还专列了素食一章,介绍了11种素食,成为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素食谱。
一般认为,中国素食有寺院素食、宫廷素食和民间素食三大流派,以及全素派和以荤托素派两大方向。其中,全素派主要以寺院素菜为代表,主张不用鸡蛋和葱蒜等“五荤”;荤托素派主要以民间素菜为代表,它不忌“五荤”和蛋类,甚至可用海产品及动物油脂和肉汤等。
三大流派中,寺院素食是中国“全素派”的代表,主要包括佛家寺院和道家宫观中的素食佳肴。据说,少林寺曾用少林素食先后招待过唐太宗、元世祖、清高宗等20多位帝王;宫廷素食起先发展于宫廷,主要供帝王享用,后流传于民间。清宫御膳房曾下设荤局、素局、饭局和点心局。其中,素局专门负责烹调素菜,菜品制作极为精细,配菜规格十分繁杂;民间素食是民间的素菜馆和家常烹制的素菜,也有自己的流派,如川菜素食等。
从18世纪开始,素食主义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营养学家威廉医生(Dr. William Lambe)建议他的病人食素,以利于癌症的治疗。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现代的素食论题都已开始被社会大众所讨论,“素食主义”作为一种健康时尚观念,逐渐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登上历史餐饮舞台。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