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用品网 - 佛教用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民俗风情 | 企业新闻 | 人物专访 | 行业新闻 | 行业专题 | 用品知识 | 宗教文化 | 佛典故事 | 佛教礼仪 | 佛教论文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佛教文化荟萃 > 冠而后服备
K.biz | 商业搜索

冠而后服备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4-01-23  浏览次数:14988

法衣即法服,道教斋醮科仪中法师穿着的统称。明代朱权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黄帝见天人冠、金芙蓉冠,有俯仰于上,衣金星斗云霞之法服,执玉圭而前曰;帝劳心天下,为生民主,可谓德矣。帝始体其像以制法服,为道家祀天之服”。
  法衣,今多作科仪中法师所穿之服统称,一般道士所穿之服则称道衣。法衣比道衣,制作精良,色彩华丽。雍容华贵,气概不一。
  道衣
  道士平时穿着和科仪时穿着的衣服的统称。今多指科仪时道士的衣服,包括:忏衣、道袍、法衣、绛衣等,相当于法服。但在科仪中,于法师所穿的法衣相对时,道衣指一般道士的穿著,其制作与精美程度都逊于法师所穿的法衣。
  道教产生之初,道衣曾以氅(鶖鸟羽毛)拈绒,然后编织而成,称鹤氅。其制法早见于汉武帝时方士栾大穿着的羽衣,无袖披用,展如鸟翼,取神仙飞升之意。南朝宋代陆修静定道服有披、褐两种。褐即今所说的道袍。近代沿袭的道衣主要有:①大褂,即长衫。蓝色,袖长随身,袖宽79.9厘米或46.6厘米。②道袍。蓝色,采取传统袍的款式,且有内摆,袖长随身,袖宽59.9厘米。③戒衣,受戒时穿的衣服。黄色黑边,袖长随身,袖宽79.9厘米。④对襟绣花洞衣。着道衣时下配灯笼裤,或穿其他裤加裹腿。
  忏衣
  忏衣是道衣之一种。一般道士在科仪中,礼经拜忏时穿着用的普通道衣。制作简单。金箓道场时,多为紫红色;黄箓道场时,多为黄色。棉麻制品。除胸前和后背有仙鹤之类的绣品装饰外,衣身和衣袖等处,或全无锦饰,或略有八卦图案。
  绛衣
  在斋醮的大型科仪中,法师行法时所穿着的法衣之一种。两袖宽大着地。法师展开双臂时,两袖与衣身合成四方形,象地之四角。绛衣之两袖与衣身均绣有金饰豪华花纹。法师行仪穿着时,一般要里衬海青。正一道派法师穿着绛衣,多行进表科仪,法师在罡单上步罡踏斗,旋转环绕,绛衣飘拂,沟通人天,一派仙气。
  朝靴
  高功、都讲、监斋等法师在举行大型斋醮科仪时着用之鞋的一种。白漆高厚硬底,黑色高帮,统及小腿。朝靴,古已有之。《中华古今注》称,“靴者,盖古西制也。昔赵武灵王常服之,其制短靿黄皮,闲居之服。至马周,改制长靿以杀之,加之以及毡及条,得着入殿省敷奏,取便乘骑也,文武百僚咸服之”。朝靴用于道教斋醮仪礼大约是宋元以后的事。明代朱权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圆头,阔底之制,古谓之靴。履诸秽处来,皆勿登堂。盖人间所用,山中则不宜也”。
  穿戴礼仪
  现代道人穿的服装,大小上衣皆为“大领”,是明代以前汉民族的服装样式。黄色黑边,受戒时用;法衣,指做道场“高功”穿的法服和行宗教大典时“方丈”穿的法服;花衣,是经师上殿念经、做道场穿的法服,也有素净不绣花的,通称“班衣”。大褂、道施一般多用蓝色,以象天色和东方青阳之气;法衣则多红、黄色,也有蓝色、绿色;方丈穿的法衣多为紫色;班衣以红、黄居多。
  道教把道教徒戴的帽子称为“巾”,巾有九种。分别为: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遥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阳巾。
  道士的合格服饰,不仅是衣帽整齐,而且要衣冠整齐。所谓的“冠”不仅是指帽子,而且指特制的礼饰。最通用的有黄冠、五岳冠、五老冠等,这些是作法事时用的,专场专用,不能随便戴上。
  道人的鞋、袜也有规矩,鞋以青布双脸鞋为最合格,一般穿青布圆口鞋或青白相间的“十方鞋”,多耳麻鞋也可。袜则统用白布高简袜。
  道人裤管必须装入袜简内,不得敞着裤管。不穿高筒白袜,亦须把裤管齐膝下绑扎。不扎裤脚上殿,殿主不让进殿,进了殿要受罚。
  道人不得顶“冠”入厕,戴“冠”入厕者要受罚。巡察执行任务处罚人时,必须衣冠整齐,庄严从事。
  链接——高功
  高功是道教行仪时的执事名称,同都讲、监斋等合称为“三法师”,共同主持斋醮仪礼的进行。“高功”之称,古已有之,原是指学问渊博的人。早期道教仪礼比较简单,并无执事高功之称。南朝高道陆修静(406-477)编的《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中以“法师”之称指称高功。唐五代以后高功之称才在道教仪礼中广泛使用,直至今日。高功当能步罡踏斗,沟通人神,代神宣教,拔度人鬼。在道教醮坛众执事中,高功居于首位,一般均由德高望重的高道担任。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