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用品网 - 佛教用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民俗风情 | 企业新闻 | 人物专访 | 行业新闻 | 行业专题 | 用品知识 | 宗教文化 | 佛典故事 | 佛教礼仪 | 佛教论文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佛教文化荟萃 > 佛像工艺,以“势”造型
6.biz | 商业搜索

佛像工艺,以“势”造型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4-01-23  浏览次数:6124

    受佛教仪轨和思想制约,中国传统雕塑在题材、造型和审美范围内,长期摆脱不了印度佛教雕塑的定式影响。从早期各地的佛教造像,就能比较明显地发现大部份的造像都严格的依照经典的理想而制作的。如何突破这些规范型思维,创作风格鲜明的佛像造型,成为很多雕塑匠师的思考?
  突破佛像造型定势:“以势造型”
  中国佛教美术源于中亚印度,从造形上来看都是佛教经典内容的形像化表现,早期都是以佛本生故事为表现题材,当中原一带大乘佛教传入后,则以大乘经典为表现题材。石源工艺朱先生认为:“初学者,根基不深,还未形成一套自己的创作观念,主要依靠临摹。而成就个人风格后,依靠个人生活经验,结合自己工艺技术,能巧妙利用材料的自然形态,表现独特的创作观念,这就是所谓的‘以势造型’, 这时雕塑材料的自然形态更是一个造型突破的关键。当然‘以势造型’在根雕上比较重视,然而我们佛像,如果能体现这个理念,又能表现佛的庄严,就会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佛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佛教高深的哲学、美学思想集中凝聚在佛像里,可以说每一件佛像都包含了古人的艺术生命力。聚缘佛雕王先生认为:“佛像都是从事传统造型,每一尊佛像都体现了一种传统观念,一个创作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件佛像都是精品;当然,从工艺上来说,佛像造型工艺是会有差别的,如木雕佛像,主要体现在材料选取、雕工技法、漆线工序、贴金箔这四个方面的差别。
  隋代至五代时,木雕的佛、菩萨、罗汉等寺院造像成就很大。清代,木雕技术达到了高峰,相继形成东阳、乐清、福州、等许多地方色彩鲜明的木雕流派。樟木作为传统的是木雕佛像的重要材料,聚缘佛雕王先生根据经验总结,“樟木作为一种传统佛像材料,结构细腻,耐磨系数高,比较有利于雕刻工序;质重而硬,不容易裂开,不虫蛀,有利于佛像的保存;樟木还有清香味,花纹美,也让佛像美观大方。目前,樟木的输出地主要为江西,湖南,这两个地方的樟木材料好,数量多,口径大。”
  佛像风格:大处有规制,小处可变化
  佛像风格指的是佛像的整体及局部造型特征和装饰样式。艺航木雕黄先生说,“佛像的形制,比例、肉髻、面相、手印、身光等特征在佛经上都有定制的,从这个方面上说,佛像是不能融入个人风格的,比如关公拿着个大刀,我们不能让他拿机关枪。然而,从另一方面讲,在佛像造型的细节处理上,如神态,表皮的配色等方面可以加入个人理解,因此才有唐代佛像神韵细腻,宋代华丽,元代粗犷,明代柔美,清代僵板;南方佛像神韵温和华丽,北方淳朴粗犷,这些方面的差别。而这些细节的变化,才让佛像的风格丰富起来。”
  技法作为木雕创作中艺术家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体现了高度创作性。博雅木雕林先生解释说,“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就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的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在一次次的减法造型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作品在‘脱壳而出’的快慰,而且还能感受到各种刀法产生的特殊韵昧,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产生新的意韵。运刀的转折、顿挫、凹凸、起伏,都是为了使作品更加生动自然以充分体现木雕的材质美,体现丰富的雕琢美。当然,刀法上个人是有差别的,能体现不同的立体感。而如果一些刀法有缺陷,可以通过彩绘等来弥补。”
  佛像造型:反映时代特征
  佛像造型,不同朝代风格是不一样。石源工艺朱先生说,“这些佛像造型的变化,跟当时的生活水平,社会心态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北魏佛像面相方圆,略瘦,额头较宽,大眼横长;唐朝佛像面相丰满,身材比例匀称,体态丰腴,饱满,写实性较强。这些都反映了各个时代的审美观,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佛像并没有依照佛经中所定势的,而是深刻的融入了时代特征,展示了时代风采,没有千篇一律。所以,佛像造型体现时代特征很重要。”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佛像的造型没有墨守成规,现代佛像也是如此。艺航木雕黄先生认为,“现代的佛像造型,主要风格接近唐代,唐代佛像比较肥大,更接近于现代人的审美观。所以,在造型上,现代一直更多的追溯唐代风格。”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