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用品网 - 佛教用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民俗风情 | 企业新闻 | 人物专访 | 行业新闻 | 行业专题 | 用品知识 | 宗教文化 | 佛典故事 | 佛教礼仪 | 佛教论文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佛教文化荟萃 > 慈善事业与佛教文化
3.biz | 商业搜索

慈善事业与佛教文化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4-01-23  浏览次数:650

    慈善其实就是一种出于爱心的利他行为。慈善文化就是希望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心。而这与佛教文化中的悲悯众生、布恩施惠、救苦救难的思想内容是一致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慈善事业正是践行佛法的要求。佛教发展慈善事业是以佛法关于布施的理论为依据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弘扬佛教文化,发展佛教慈善事业,将有助于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
  慈善,正日益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社会的一项事业。尽管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慈善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短短十几年,它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比如专门从事慈善事业的组织,已经从最初的中华慈善总会1家发展到了100多家,募款数额也从最初的几千万元发展到50多亿元。仅2003年中华慈善总会为抗击“非典”就募集到款物6000多万元;至于印度洋海啸灾难,仅在事件发生后的6天时间里,中国红十字会就接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和捐款承诺近2000万元人民币,其中,中国佛教协会及各地佛教界募捐来的善款951万元人民币。佛教组织日益成为我国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
  慈善文化不是佛教文化,但佛教文化与慈善文化有许多地方是相通的。慈善文化在中国人民中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根深蒂固的。“老其老,慈其幼,养其孤”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慈善其实就是一种出于爱心的利他行为。慈善文化就是希望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心。而这与佛教文化中的悲悯众生、布恩施惠、救苦救难的思想内容是一致的。在佛典中慈悲助人、护生救苦的思想与事例,比比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慈善事业正是践行佛法的要求。所以,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佛教的济贫思想就与中国的慈善事业结合起来。过去,佛教慈善事业主要体现在民间寺院的赈灾、济贫、救病、护生、放生等方面。
  赈灾:中国的天灾与战争是导致人民生活贫困的主要因素。灾难发生后,佛教都加以关心救助。隋末唐初,正值战祸,路有饿莩,京都会昌寺法素上座,特为难民设置万人粥会,甚至将寺内金佛熔化,换成白米以济灾馑;唐朝的昙选法师在山西兴国寺门前设置大锅,亲自施粥;四川开照寺的鉴源和尚,每于讲经后,设千人粥布施;元朝佛光大师于饥馑之年,必定亲自煮粥济民;其他如唐代的志宽、元代的志德、明代的德清等,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赈灾僧侣。
  济贫:天灾、战祸及苛政使得农民普遍贫穷,佛教对于济贫事业,向来不余遗力。东晋令宗尼常常以自己的财物,分赠穷人;南朝宋僧铨、道猛、法恭、陈法朗等法师,在修行、讲经之余,不忘济穷施贫;隋朝昙延和尚因好施闻名,许多流浪者、贫民都聚集在其门前,寺院曾因此一度断粮,但终因慈愍而感动皇帝赠粮,后来被隋文帝立为国师;唐朝德美、慧 震、代病法师等,长年固定布施,或成立悲田基金,或设立施食道场,都是为广大的贫穷者所作的善行。直到现在,佛教寺院依然存在斋会,供应斋食。
  救病:僧侣中有许多精通医术、从事行医救人者,而且救人如救己,患病者往往闻名前往求治。远路去的甚至就在寺院中住宿,一直到痊愈时为止。医僧尽心尽力医治病患,并未索取医药费。隋唐的智顗、法喜、昙荣、智广、道开、行满等法师,于医疗救病方面,皆有贡献。
  护生放生:“保护动物”是现代环保意识,其实,佛教自古以来就倡导护生的观念,如戒律中的“不杀生”戒、佛教仪式中的“放生”,乃至基于慈悲心的“素食”等。放生是佛教护生事业的典型代表,寺院里常有放生池、放生园的设置。
  今天,佛教对社会慈善事业的积极努力依然如故。1994年厦门南普陀寺首创中国佛教第一家慈善机构:南普陀寺慈善基金会。目前南普陀寺慈善基金会拥有海内外会员2万余人,慈善捐款共计1000多万元;上海龙华古寺,自2000年以来,各项社会慈善捐款达800多万元人民币,给社会的弱势群体送去了一份份的温暖;河北省佛教协会开设了佛教慈善功德会,开展救济孤儿、向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及其它功德事业;山西佛教协会开设了五台山佛教功德慈善总会,多年来致力于扶贫济困和其它社会慈善捐助活动;等等。
  佛教发展慈善事业是以佛法关于布施的理论为依据的。佛教将布施分为三类:财施、法施、无畏施。认为布施是佛教徒实践佛法的六度之首,是由凡入圣,到达涅槃彼岸的必经之路。对于布施者,要求不期回报,将布施作为一种生活。佛教布施的真正含义,就在于舍去每个人的贪心。因此,我们说佛教文化与希望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心的慈善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处。2005年春晚《千手观音》的编舞张继纲先生说得好:“只要心地善良,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有一千双手来帮助你;只要心地善良,只要心中有爱,他也会伸出一千双手去帮助别人。”
  新的世纪,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社会慈善事业必将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弘扬佛教文化,发展佛教慈善事业,必将有助于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