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用品网 - 佛教用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民俗风情 | 企业新闻 | 人物专访 | 行业新闻 | 行业专题 | 用品知识 | 宗教文化 | 佛典故事 | 佛教礼仪 | 佛教论文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佛教文化荟萃 > 禅茶:梵香引幽步 酌茗开净筵
Q.biz | 商业搜索

禅茶:梵香引幽步 酌茗开净筵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4-01-23  浏览次数:1349

中国茶道从一开始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初,茶为僧人提供不可替代的原料,而僧人和寺院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创立中国茶道的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就有着不少对佛教的颂扬和对僧人嗜茶的记载。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禅茶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
  所谓禅茶就是僧人在斋戒沐浴、虔心颂佛后,经过一整套严谨而神圣的茶道仪式来泡制茶的全过程。禅茶更多的是品味茶与佛教在思想上的“同味”,在品“苦”味的同时,品味烦苦人生,参破“苦”谛;在品“静”味的同时,品味遇事静坐静虑,保持平淡心态;在品“凡”味的同时,品味从平凡小事中感悟大道。茶清静纯洁的品质内涵与妙香流溢的佛法禅机相映生辉,茶的自然属性被赋予人文的理想之中,成为“修身养性,开慧益智”的正信之道。
  禅茶礼仪
  饮茶对于僧人,既可提神,又可领悟佛性。茶的俭朴,让人矜守俭德,不去贪图享乐;茶道的专注,让人的精神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茶水的清香,让人尤如喝进了大自然的精华,换来脑清意爽,生出缕缕佛国美景。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茶禅一味”。
  寺院茶道也称寺院茶礼,有一套很严格的程序。寺院内设有“茶堂”,是专供禅僧辩论佛理、招待施主、品尝香茶的地方;法堂内的“茶鼓”是召集众僧饮茶所击的鼓。另外寺院还专设“茶头”,专管烧水煮茶,献茶待客;并在寺门前派“施茶僧”数名,施惠茶水。寺院中的茶叶,称作“寺院茶”,一般用途有三:供佛、待客、自奉。“寺院茶”按照佛教规矩有不少名目,每日在佛前、堂前、灵前供奉茶汤,称作“奠茶”;按照受戒年限的先后饮茶,称作“戒腊茶”;化缘乞食得来的茶,称作“化茶”等等。寺院在职事变更上,都要举行饮茶仪式,且有一定的规则程序。寺院茶礼有极为周祥的规定:有安排茶事的专职人员、茶事的固定程序、严格的等级、不同的规模运用于不同的场合。茶礼构成佛教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福建武夷山,还把讲经说法等佛事称作“普茶”。这种风习,一直沿袭至今未绝。在中国历史上精于茶事、通晓煮茶的高僧不乏其例。唐代名僧释皎然,人称“诗僧”,是陆羽的至交好友,他爱茶、恋茶、崇茶、平生与茶结伴,一生作有许多茶诗。“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是他的名句。宋代的南屏谦师,深通茶事,自称对点茶“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非可以言传学到者”。就连“茶圣”陆羽,也是寺院出身,虽非僧人,但成年后行迹时常出没寺院,并与许多僧人保持着真挚的友谊。
  禅茶是法门之中的一种茶道,是禅师茶艺、佛门品茗的艺术。禅寺方丈请众僧吃茶有很多规矩,坐的时候要正身端坐,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靠椅背。住持礼毕,要收起袈裟,袈裟要覆盖在膝盖之上,面朝主人双手向上。吃茶时不能吹茶,不能掉杯,不能出声。茶罢离位,要问讯主人,以表谢茶之礼等等。因为僧人在禅寺中吃茶,不仅仅是一件礼仪繁复而又严肃的事情,同时是把吃茶视为一种严格的修行的工夫。
  链接——季节茶类
  1、春茶: 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份,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修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春茶不但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2、夏茶: 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
  3、秋季茶: 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
  4、冬茶: 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