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平等之怀 唯理是尚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4-01-23 浏览次数:18126
印光大师(1861-1940),法名圣量,别号常惭愧僧。我国当代净土宗高僧,净土宗第十三祖。陕西合阳人,俗姓赵,名绍伊,字子任。少治儒学,喜读程朱之书,颇以传承儒家圣学自任,应和韩欧辟佛之议。后来,病困数载,始悟前非,顿革先心,出世缘熟,即于1881年投终南山南台莲华洞寺出家,礼道纯和尚剃染。曾居北京怀柔红螺山资福寺、北京圆广专修净土。1893年移居普陀山法雨寺阅大藏经十年。1912年始于《佛学丛报》刊出文稿,世迸知其名。1923年在南京与人合作建放生念佛道场,办佛教慈幼院。1930年移居苏州报国寺,闭关撰述完成普陀、清凉、峨眉、九华等四大名山志之修辑。后应请至苏州灵岩山寺建立专侈净土道场,在上海办弘化社流通佛典。1940年,示寂于灵岩山寺,世寿八十,僧腊六十。荼毗,三十二齿全存,得五色舍利花及舍利珠无数。大师一生,一以净土为归,自行化他,信愿念佛,言传身教,为净业学者之榜样,弘传净土,作世间之慈航。后人尊之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大师一生力弘净土,处处标榜净土法门之殊胜,其谓:“夫所谓净土法门看,以其普摄上中下三根,高超律、教、禅诸宗”,因为净土法门乃:“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正如大师为灵岩山寺山门撰写的对联所讲的那样:净土法门普被三根,实如来成始成终之妙道。弥陀誓愿全收九界,示众生心作心是之洪献。虽然净土法门如是殊胜,大师也毕其一生专弘净土,但大师并不排斥他宗,尝言:平等之怀,所有言论,唯理是尚。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最妙。认为修行仍然是以宗之悟解为目,教之修持为足。非目则无以由见道,非足则不能到家。在《影印宋碛砂版大藏经序》中更言:综其所说,纲有五宗,曰律、曰教、曰禅、曰密、曰净,五者名目虽异,理体是一,可专注于一门,不可偏废于余法,如有四门而入一城,如以四时而成一岁,其互相维持、互相辅助之功,非深悉法源者莫能知。此中弥显大师护持他宗纯为整体佛教着想之用心。师之开导后学,耳提面命,本诸经论,流自肺腑,不离因果,不涉虚文。应折伏者,禅宿儒魁,或遭呵斥;即达官显宧,绝无假借。应摄受者,后生末学,未尝拒绝;纵农夫仆妇,亦与优容,一种平怀,三根普利,情无适莫,唯理是依。凡有请益,必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实事实理,谆谆启迪,令生憬悟,立为人处世之根基;进以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之坦途要道,教人切实奉行,作超凡入圣之捷径。
儒佛二教并弘
印光大师生逢乱世,非孝非礼之说,甚嚣尘上。为挽回劫运,大师依据儒家教育,光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父慈子孝、夫妇相敬之人伦,俾令民德归于淳厚。在此基础上,大倡净土,宏兴佛法,令众生明本具之佛性,生极乐之莲邦。
印光大师常云:儒佛二教,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以世无一人不在伦常之内,亦无一人能出心性之外。具此伦常心性,而以佛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克已复礼、闲邪存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助。由是父子兄弟等,相率而尽伦尽性,以去其幻妄之烦惑,以复其本具之佛性。印光大师的儒佛和合,并不是互并、或归于儒、或归于佛,而是各显其美,学儒之‘尽伦’,学佛之‘尽性’,亦惟有‘尽性学佛,方能尽伦学孔,尽伦学孔,方能尽性学佛。’‘尽伦’不妨说为儒家之所重,‘尽性’固是佛教之极致,然尽伦正有助尽性,尽性正所以尽伦,二者之所重或特殊,亦不必互掩,而是互尊藉以互成。事实上,人生在世,能恪尽个人职分之外,要能奉佛修心,趋向善提,才是究竟之路。
中国净业行人自小受儒家浸润,孔子学说类似佛教中的人天乘,依据儒佛共同点而加以阐释发挥,亦是净土弘扬当机化的必要。印光大师虽然多以儒佛共同处加以指赞,然对于儒佛界限,未尝颟顸。印光大师答复一居士云:“儒佛工夫,浅而论之,亦颇相同,深而论之,则天地悬殊。何以言之?儒以诚为本,佛以觉为宗。诚即明德,由诚起明,因明致诚,则诚明合一,即明明德。觉有本觉、始觉,由本觉以起始觉,由始觉以证本觉,始本合一,则成佛。本觉即诚,始觉即明,如此说法,儒佛了无二致。至于发挥其修证工夫浅深次第,则本虽同,而所证所到大有不同也。……世人闻同,即谓儒教全摄佛教,闻异即谓佛教全非儒教,不知其同而不同,不同而同之所以然。故致纷纷诤论,可不哀哉。”可见印光大师融通儒学,自有其特别之睿识。
有介于此,印光大师在世间法的教化中,侧重于儒教的发挥,出世间法的弘扬中,指赞净土法门。印光大师的这个弘法特点,体现在他一生常拈常示的八句话中。以儒学为基础的四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欲学佛道以脱凡俗,若不注重于此四句,则如无根之木,期其盛茂;无翼之鸟,冀其高飞也。以净宗理念为核心的四句: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博地凡夫,欲于现生即了生死,若不依此四句,则成无因而欲得果,未种而思收获,万无得理。果能将此八句,通身荷担,决定可以生入圣贤之域,殁登极乐之邦。这八句话充分体现出印祖儒佛二教并弘,世出世间法各彰的弘法特点,这种弘法特点是净宗在近代的本土化、当机化,对症下药,效果卓著。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