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用品网 - 佛教用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民俗风情 | 企业新闻 | 人物专访 | 行业新闻 | 行业专题 | 用品知识 | 宗教文化 | 佛典故事 | 佛教礼仪 | 佛教论文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佛教文化荟萃 > 庄严的法具:佛珠
7.biz | 商业搜索

庄严的法具:佛珠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4-01-23  浏览次数:5674

    庄严的法具:佛珠
      佛珠,本称念珠,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僧侣或居士于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其梵文原义有四种:数珠、珠謦、念诵謦、珠之贯线。通常来讲佛珠的最初起源,是由于古印度人有缨珞謦条缠身的风尚,而正是这种风尚的沿袭,逐渐演变成为后世佛珠的使用。
  在佛教经典中,有关佛珠的起源,一般都以《木木患子经》所载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启示作为通说,佛陀启示波流离王用木木患子来制造佛珠,持念“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
  佛珠虽然现已成为佛教徒的一项重要标志,但如果溯其本源,佛珠却并非佛教所创用。古印度婆罗门教中的“毗湿奴派”,很早便有持用佛珠的记载,并且以律典为所依的南传佛教徒亦不曾流行过佛珠。这在出土文物中,亦有例证。如在印度出土,属于公元二世纪时代的“龙王皈佛”造像上,有一尊婆罗门像,其颈上就悬挂有佛珠。
  在我国,国人知道佛珠这一称谓,最早应始于东晋时代所翻译的《木木患子经》,只可惜译者的名字已经失佚了。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两晋时期,异域僧侣来华者甚众,这些外国沙门中必然会有携带佛珠而来的。延至唐代,在佛教大兴的时代背景下,记载有关佛珠的经典被广泛传译,先后有《陀罗尼集经》、《校量数珠功德经》、《金刚顶瑜伽念珠经》、《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等诸多经典。至此,佛珠便开始在朝野上下,僧俗之间普遍流传开来。由此可见自唐以后,国人使用佛珠,已经是相当普遍了。
  一串标准的佛珠应该包括有母珠、子珠、隔珠(又称作“数取”)、弟子珠(又称作“记子”),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组成。
  母珠,俗称“三通”或“佛头”。通常只有一颗,但亦有两颗的,用以将不同数目的子珠归结于一处,同时还可以起到连接弟子珠、记子留和一些饰物或流苏的作用。旧时的母珠,多会在内部绘有佛像,采用凸透镜的原理,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里面的佛像,更加使人感受到了佛珠作为一种法具的庄严。
  隔珠,又称作 “间隔珠”或“数取”。多用来将子珠平均分隔开。一般来讲,隔珠均要比子珠稍大一些,数量可采用一颗至三颗不等,如一百零八颗的佛珠和五十四颗的佛珠,就需要每二十七颗子珠用一隔珠;二十七颗、十八颗的佛珠,则每九颗子珠用一隔珠。
  弟子珠的体积比子珠要小一些,一般以十颗或二十颗居多,多系串在母珠的另一端,以十颗为一小串,如同算盘一样,采用十进位,用来计算掐捻佛珠的数目。 “十”这个数目代表了佛教的“十波罗密”。即施、戒、忍、精进、禅定、般苦、方便、愿、力、智。
  记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珠稍大一些的珠粒或者饰物。也可以用线绳结成“中国结”来替代,目的是为了防止弟子珠的滑落。
  佛珠的种类从使用方面来讲,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
  (l)持珠--用手掐捻或者持念的佛珠。
  (2)佩珠--戴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
  (3)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
  佛珠的数目在佛教典籍之中的差异很大,归纳起来共有九种之多。分别有:一千零八十颗、一百零八颗、五十四颗、四十二颗、三十六颗、二十七颗、二十一颗、十八颗、十四颗九种。
  用来制造佛珠的质料,可以说是不胜枚举,无论矿物还是植物,大凡竹、木、牙、角均可制成佛珠。但在佛典当中有记载,可用来制造佛珠的质料非常有限,却无非是金、银、赤铜、木木患子、菩提子、莲花子、金刚子、真珠、香木等,不过十余种,实在无法与现今众多品类相比了。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