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龛:祭拜瞻仰 敬心上达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4-01-23 浏览次数:936
佛龛:祭拜瞻仰 敬心上达
龛,原来是指掘凿岩崖为空,来安置佛像的地方。据《观佛三昧海经》卷四记载:“一一之须弥山有龛室无量,其中有无数化佛。”
现在各大佛教遗迹中,如印度的阿旃塔,爱罗拉,我国的云冈、龙门等石窟,四壁都是雕刻有众佛菩萨的龛室。后世转为以石或木为材质,供奉佛像,称为佛龛;此外,亦有奉置开山祖师像,如木工供奉的鲁班祖师佛龛。
现今的佛龛,非有寺院、道观等场所制作外,难见有崖石材质的。常见的以木质居多。佛龛尺寸大小不定,状如橱柜,有底座且多呈圆角矩形。底座上去是佛龛的柱体,大多数作门扉状,有分层,一般是单数层:一层,三层,五层。当然层数的不同,代表的意义也不同:一层的佛龛意义是圆觉自性;三层的佛龛象征行者将自己的身、口、意供养给诸佛菩萨;五层的佛龛则象征五方佛或五智。门扉内有的刻有字,有的雕有塑像,都是需要供奉的神佛的名讳或塑像。佛龛顶为镂空或雕饰的花边,起到衬托作用。
古代佛龛,多为石质,在自然状态下是可以长久保存的,但是经战火或别的不利因素的影响,损坏非常严重。城市因诸多原因,古佛龛保留甚少。现遗留的多在农村和深山大泽的石窟。逢年过节,在农村仍可见朝拜的人们在当地佛龛奉香进烛,络绎不绝。石窟内的佛龛具有研究价值的不少,有些佛龛文化价值不菲,如龙门石窟内的《伊阙佛龛碑》,因有初唐时代的“三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的碑刻书法而声名远扬。
以前农村经济拮据,请不起佛龛。先辈逝后,请木工做一个带有底座的木牌,上书先辈名讳,称作“神柱”。平日收藏,每年年底取出,放在正堂,供祭拜瞻仰。少则五日,多则数十日后则又予以收藏,想来这该是佛龛因陋就简的另一种形式吧。
佛龛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买佛龛就不叫买,叫请。请回佛龛,一般放在正堂,不能放在卧室,最好是下面垫一张红纸等等。佛龛在中国使用范围甚广,各地风俗讲究不尽相同,其间差异,在此不多赘述。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