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用品网 - 佛教用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民俗风情 | 企业新闻 | 人物专访 | 行业新闻 | 行业专题 | 用品知识 | 宗教文化 | 佛典故事 | 佛教礼仪 | 佛教论文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佛教文化荟萃 > 浅谈中国玉
U.biz | 商业搜索

浅谈中国玉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4-01-23  浏览次数:85867

      早在大约六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昆仑山中发现了一种美丽灵奇的石头,并给予了它一个瑰丽的名字“玉”。而后,“玉”这个字也成为了各种美丽石头的泛称。春秋时期的先儒们以玉比德,他们所说的“玉”只是专指产自莽莽昆仑的白玉。到了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第一个为玉下了定义:“石之美者,玉也,其有五德。”而五德是把玉的五种物理性质比拟为道德的五大方面:“仁”温润光泽;“义”致密、表里一致;“智”声音舒缓、悠长;“勇”质地坚硬;“洁”断口处有不太锋利的棱角。尽管学者对“五德”之说有不同的解释,但以古人对“玉”的这些特征的描述对照来看,只有新疆和田玉具备这五种性质,所以古代文献把和田玉简称为“玉”。为了与其它玉石相区别,古人又称和田玉为“真玉”。
  自汉以来,古人很注意真玉和非真玉的区别。其主要区别有质地、光泽、声音三个方面。真玉质地温润,有羊脂般光泽,声音清越,如金磬之余响,绝而复起,余声悠远。在中国历史上,和田玉一直受到上至皇亲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青睐。外国人所说的中国玉,常常就是指和田玉。如前苏联地质学家,前苏联科学院费尔斯曼院士就将软玉统称为“和田玉”或“中国玉”。
  既然提及玉,就不能不谈玉雕。玉雕艺人在数千年来不断的探索中,渐渐掌握了因玉施工的特性。而其手法之多样,内涵之广泛,更是有目共睹的。在零零总总的玉雕中,余独觉以和田玉为料的玉雕人物更能体现处和田玉温润细腻、凝白而不张扬之玉性,更能让艺人因料施工,最大程度上体现作者的艺术造诣、文化修养、思想情感和创作理念。所以和田玉人物玉雕就被视为玉石人物玉雕中的上品。而最能体现玉雕人物神韵,并将其提高到颠峰的系列作品则是和田玉在佛教人物上的创作运用。玉雕佛像的造型受我国传统佛教绘画、佛教雕塑的影响,具有线条柔美、造型端庄、典雅、细腻、深沉的特点。在艺人的努力下,佛的形象被塑造为既有着阳刚、定静、雄浑大度的男性美,又具端庄富丽、慈悲细腻的女性美。而同时,也为“菩萨”们再塑着形象,在雕塑中,菩萨的女性形象多被采用,既有富丽温柔、慈眉善目的女性美,又有尊威、严肃的男性特征。看到玉雕就能领悟“菩萨”真意“觉又情”。
  在玉雕人物中,表现菩萨的作品占相当大的比例,这来自于人们对吉祥、幸福、美好人生的向往。特别视观世音菩萨的形象更是广入人心。人们顶礼膜拜,祈寿,祈福,而和田玉的观音造像,使观音菩萨在玉料的映衬玉烘托下更加体现出那份慈悲与怜爱。就连玉雕大师们都赞叹:“白玉者,天成之料雕琢菩萨也。”
  由于中国的和田玉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它是世界公认的“软玉之王”。和田玉的珍贵性和稀有性也吸引着各商家,导致和田玉市场中也不乏鱼目混珠者,故在此介绍几种简单鉴别和田玉的方法:
  首先,列举几种常见的冒充和田玉的仿冒品:
  1.大理岩  这种玉石颜色呈白色,光泽是蜡状光泽,内部结构为水线状、条纹状。
  2.水石  这种玉石主要成分是石英岩,其硬度较高,但脆性强,易断裂。内部结构是颗粒状。颜色呈苍白的颜色,光泽看上去较干涩。
  3.岫玉 它是产于辽宁省岫原县,是中国另外一种玉石。岫玉产量较大,硬度低,易断裂,在价值上仅次于和田玉。 其内部结构呈云片状。以绿色为主,主要用来冒充和田青白玉。
  4.乳化玻璃 这是一种纯粹的仿冒品,是人工仿照和田玉用玻璃合成的。它没有明显的结构,用肉眼可以看见内部有气泡。

  其次,主要介绍一下鉴别和田玉的方法:
  和田玉的硬度是很高的,韧性也很强。和田玉可以划玻璃,而自身无损伤。对于其他的玉石来说,只有水石可以划玻璃而自身无损伤。而水石常用来冒充和田玉的极品羊脂玉,羊脂玉是羊脂肪的白色,水石是苍白的颜色;羊脂玉是油脂光泽,水石较干涩,光泽不好。和田玉的结构呈棉絮状在不能划玻璃的情况下,要仔细分辨他们的颜色和内部结构,多做比较。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些玉石保养的小常识:
  玉怕火,怕惊(磕碰),怕油腥。对于和田玉来说,最好贴身佩带,因为其内部的微矿元素是活的,可被人体吸收,对人身体有益,而人身体所出的汗液亦可养玉,使和田玉的光泽越来越好,正所谓“ 人养玉,玉养人” 。玉石的清洁也很简单,用牙刷和清水就可以清洁了,切忌放入化学制品,这样会破坏玉的光泽。
  玉作为装饰品,作为信物,作为法器,作为礼物,都是实用的,都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玉的美学是追求歌颂的,是自然的象征,它是天、地、虹、日、月,是中国的宇宙观念。它是精神,是意念,是理想,更是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和升华。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