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四川绵竹,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年画之乡”。
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线条单纯、色彩鲜明,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
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多种称呼——因画幅大小、加工多少、出品月份和地域差别而有不同的名字。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各地对年画的叫法南辕北辙,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
年画涉猎广泛,够得上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内容丰富多样,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也有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为题材的,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夹杂着“神祇护宅”的观念,也颇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富厚人家尤为喜欢在厅房悬挂紫微星、福、禄、寿等,梅兰竹菊等花鸟图也在欢迎之列。
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节时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体现在题材内容里,从各个年画产地体裁、用色的习惯,线条及不同的版味,也能一眼识别出来。
链接:喜画
有一类专用来布置新房的年画,称为“喜画”,多围绕早生贵子、夫妻恩爱、家庭和美等内容来创作,字意吉祥。喜画的张贴颇有讲究,大多要成双成对,如“麒麟送子”图,以迎合“好事成双”的心理。张贴的方位,一般选在窗旁、窗顶、炕头墙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