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用品网 - 佛教用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民俗风情 | 企业新闻 | 人物专访 | 行业新闻 | 行业专题 | 用品知识 | 宗教文化 | 佛典故事 | 佛教礼仪 | 佛教论文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佛教文化荟萃 >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虚云老和尚
3.biz | 商业搜索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虚云老和尚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4-01-23  浏览次数:1658

奇一生
  虚云出生仕宦之家,父亲萧玉堂官至泉州知府,望子成龙,要他学八股文,以求仕进。但虚云自幼性情恬淡,爱读儒籍佛典,其志不在功名。父亲利用种种办法都未能逼他就范。清代光绪十七年(1891年),突然潜逃出家,被父探知,勒令回家,越二年,他又逃至鼓山涌泉寺剃度,拜妙莲和尚为师。随即隐居岩洞,持头陀行,静心观坐三年。
  离开岩洞后,他回涌泉寺为大众服务,或专司担水,或种菜,或行堂,寺院中的这些诸多苦行差事,他做了四年,其间,手胼足胝,不以为劳。
  其后,四处云水行脚,游历名山,参访高僧,修学佛道,曾在江宁会见著名佛学杨仁山居士,曾遍参金山、高旻、天童、天宁诸名刹巡礼佛教四大名山。后从天台华顶镜清法师习天台教义。光绪二十六年去北京,适值八国联军入侵,即随清朝帝后一行至西安。越二年,经终南山入川,转赴西藏,折至云南大理,重兴鸡足山迎禅寺。光绪三十年去泰国、槟城等地,考察东南亚佛教。1920年重兴昆明西山华亭寺并改名云栖寺。历任福建鼓山、广东南华、云门诸大寺住持。1953年被推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同年,应请复兴江西云居山真如寺。1959年10月13日,虚云法师在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圆寂,世寿120岁。其禅功和苦行为人所重,为现代中国禅宗代表人物之一。著有《鼓山列祖联芳集》、《校正星灯录》、《具行禅人行业自化记》、《虚云和尚法汇》等。
  禅者 净中之禅
  虚云大师作为现代禅宗的泰山北斗,主张平实自然的禅风。他在《参禅偈十二首》的头一首中,就这样说:参禅不是玄,体会究根源。心外原无法,哪云天外天。坚决反对那种装神弄鬼,不求实际的迷信和邪法。他认为,参禅的目的和任务是去掉我们心中的分别与思求。在他所作的《牧牛图》总颂偈中,非常明显地表露了这一观点。他说:本无一事可思求,平地风波信笔收,从地倒还从地起,十方世界任优游。这与禅宗三祖僧粲在《信心铭》中所说的“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思想是一致的。
  虚云大师的另一禅学特点是,一反宋朝以来逐渐形成的禅净双修风气,对那种调和折衷的庸俗作法不尽赞成。他认为,“参禅须开宗眼,阅教须明教义”。不要两者混淆在一起,徒增聚讼。至于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到底是参禅好还是学教好,或者是两者结合起来,则要看各人的根基夙慧而定,不必强求一致。对于以念佛为主的净土法门,大师以一个非常幽默诙谐的偈颂做了评价:念佛佛念我,念他作什么,唯心原净土,自性即弥陀。
  总的来说,虚老的禅风直秉六祖慧能大师所创的南宗顿悟法脉。有着非常深厚的真修实证功夫,不是一般的口头禅所能比拟的。虚云大师的一生,不仅在禅定功夫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而且为复兴古刹,培养僧才,整理法藏,重振教规,做出了杰出贡献。
  1906年,虚老在云南昆明的江南会馆闭关3年后,朝礼鸡足山。因见山上的寺庙戒律废弛,严重打击和排挤外籍僧侣,遂发愿在山上建一十方丛林,接引诸方学人。由于大师德高望重,仅用了3年时间,便在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庵上,修建起一座庄严雄伟,金碧辉煌的大庙。完工后,又从北京请来《龙版大藏经》一部回寺供养。小庵也被皇帝敕封为“护国祝圣寺”。至今香火鼎盛,为滇地最著名的十方丛林之一。除此之外,由虚云大师亲手重修和扩建的名山古刹还有云南昆明的云栖寺,福建鼓山的涌泉寺,广东韶关的南华寺、云门寺,江西云居山的真如寺等,都是当今国内外知名的禅宗寺院。虚云大师虽然亲手修复了这么多规模宏大的寺院,但他决没有把它们当成自己私有财产的意思。他每到一处,都是随手修复,随手付托。而自己,则总是一笠、一拂、一铲、一衲、一背架随身而已。直到120岁高龄,在云居山真如禅寺圆寂时,仍住在破旧不堪的茅篷中。虚云大师的伟大人格,用当今佛学泰斗印顺法师的话来说,是“在禅风扫地的现代,使我们还多少想到一点,也许就是幸有云公长老一人。”
  虚云老和尚一生,志大气刚,悲深行苦,解行并进,严净毗尼,行头陀行,弘法护教,建树卓著。
  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赞颂其“遍立道场而无所住,广演法要而无所述。人我寿者无所得,故慧灯再燃亦无所续。”师圆寂之后,四众弟子万分悲痛,先后在江西云居山、香港芙蓉山、云南昆明市等处为其建立舍利塔。一九九一年,又在云居山建立《虚云和尚纪念堂》,以供人们缅怀这位现代禅宗泰斗。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