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用品网 - 佛教用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民俗风情 | 企业新闻 | 人物专访 | 行业新闻 | 行业专题 | 用品知识 | 宗教文化 | 佛典故事 | 佛教礼仪 | 佛教论文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佛教文化荟萃 > 假货赝品充斥市场 两周做出千年假文物
K.biz | 商业搜索

假货赝品充斥市场 两周做出千年假文物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4-01-23  浏览次数:56648

  “乱世买黄金,盛世买字画”,古玩、文物历来是收藏热点,尤其是最近几年,国内收藏热不断升温,加入收藏大军的人越来越多,文物藏品的身价也节节高升。不过,熟悉这个行当的老手都知道,现在文物市场上最怕的就是遇上假货。就算是摸爬了几十年的行家,稍微不留神,也可能会受骗上当。

假货赝品充斥市场 古玩行家竟遭迷惑

  林清是一位来自香港的古董商,2005年6月的一天,他途经上海的时候听朋友说,一位台湾人手中有一块成色非常不错的田黄石印章要出售。通过各方朋友的介绍,林清见到了这块石头的持有者。

    刘太乃:“我就把(印章)拿上来给他看,他一看就很高兴,好东西。”

    林清:“它刚好中间是白色的,以我的推测的话,这个东西,应该是没错,因为当时是是自然形成的。”

    没有过多的讨价还价,林清爽快的以63万元买下了印章印章到手之后,林清拿着这块石头向朋友们炫耀了一番,没想到却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头。

    林清:“行家看了以后,有的人说这个东西,不错,有的人说这个东西不对。”

    林清对自己的眼光很自信,可是朋友们又都是这方面的专家。一时间林清心里开始打了?为了弄个明白,林清立即坐飞机来到了北京,在中国最权威的鉴定机构,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这块田黄石进行最终的检测。

来源:www.artxun.com

 

    根据红外线对材质的分析,这枚印章的材质与田黄石的谱线显示相差很远,而与绿泥石非常接近,绿泥石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石材,价格也很低廉。

    检验中心主任:“(绿泥石)常见不排除有黄色,还有一种呢也不排除的人工加色。”

    专家的解释,让林清的心彻底凉了下来,这笔买卖不但让自己损失了一大笔钱,而且在收藏界这么多年,出了这种事也是颜面扫尽。于是他找到了卖家刘太乃,要求退货。刘太乃却说按照古董收藏界的行规,买了假货根本不会退换。

    无奈之下,林清将刘太乃告上法庭,法院经过调查,最终判决解除双方订立的买卖合同,被告刘太乃返还原告林清买石头的全部款项。

    林清通过法律渠道最终要回了当初买田黄石的钱,但是家在西安的张英群,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张英群是西安市篆刻协会会员,家住在西安市景龙巷。在篆刻之余张英群也收藏一些古玩,他的屋子里摆满了各种藏品。前不久经过朋友介绍,张英群在西安古玩市场买了一个据说是唐朝的铜镜,花了六千多块钱。

来源:www.artxun.com

 

    张英群:“看锈斑很像真的。”

    张英群买的这个铜镜叫海兽葡萄镜,上面的图案有狮子和葡萄,尤其是上面还刻有一些篆字,这让张英群非常喜欢。然而当他把铜镜拿回家,给识货的朋友看时,竟然有人说这是假的。

    张英群:“当时这个锈斑是突出来的,我一个朋友用刀子一刻它就掉了,你看现在都平了。你现在要再用一刻刻刀还能把它弄掉。这就证明是人为做上去的。”

    花了六千多块钱买了一个价值只有几百块钱的铜镜,这让张英群得到了一个教训。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轻易去古玩市场买东西了。

    张英群:“现在造假的东西应该占到市场的95%,应该是这样讲,我个人这样认为。真的很少,大到青铜器,小到印章,只要有经济利益的驱动,就有假的。”
真真假假难辨 古玩市场一探究竟

来源:www.artxun.com

 

    张英群说古玩市场上绝大部分都是假的。是不是有点耸人听闻呢? 古玩市场真的如张英群所说的那样吗?记者深入西安古玩市场进行调查。

    每个星期六的早上,是西安古玩市场人最多的时候,除了那些固定的商户之外,还有一个挨一个的地摊。陕西是文物大省,这里面各种古玩也是应有尽有。在一个地摊上,记者发现了一个和张英群家里那个一样的铜镜

    记者:“这个怎么卖?”

    摊主:“这个要1万6,这是百分之百唐镜,海兽葡萄镜。”

而在另外一个地摊上,同样是唐代的
铜镜,价格却相差甚远。

    记者:“你这个怎么买的?”

    摊主:“六百。”

    记者:“你要是上万块,我还敢相信这是真的,六百块钱,那绝对是假的。”

    记者又走进一家店铺,点里的铜镜又是一个价钱。

来源:www.artxun.com

 

    记者:“这怎么卖的?”

    老板:“八千。”

    记者:“这么贵啊?”

    记者提出要看一些真正古代的青铜器,店老板从角落里拿出一个来。

    记者:“哪个朝代的?”

    老板:“西周的。”

    记者:“多少钱?”

    老板:“你打算掏多少钱?”

    店老板没有直接说价钱,而是拿出另外一件青铜器给记者看。在记者的追问下,他才报出了一个价格。

    记者:“那个要多少钱?”

    老板:“15万。”

    同样的海兽葡萄镜,价格从600到16000,即使对张英群这样的内行来说,也很难当场辨别真假。于是,记者就在西安花1000元买了一个号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爵,请文物鉴定专家来辨别真假。

来源:www.artxun.com

 

    在北京市潘家园古玩市场的三楼,有一个文物鉴定中心,记者首先来到了这里。在交了一百块钱鉴定费之后,见到了鉴定中心的专家。

    专家:“这东西从造型来说,是商代的,就是纹饰不好。”

    记者:“您看这锈像哪个朝代的呢?”

    专家:“有一千多年吧,像是宋代仿的。”

    记者:“这东西能卖多少钱?”

    专家:“在潘家园市场,能卖一千块钱。”

    为了进一步确定这件铜器的真伪,离开了潘家园之后,记者又来到位于琉璃厂的中国收藏家协会。身为鉴定委员会秘书长的刘建业对记者所购买铜器的锈斑产生了怀疑。

来源:www.artxun.com

 

    鉴定委员会秘书长 刘建业:“这个锈有做旧的痕迹。作假者做的时候还是下了一点功夫的,一般的收藏者都有可能认为是真的。但是有一个最大的破绽,铜锈有三层,红斑绿锈。底子在铜锈的上面不是在它的下面。”

    为了更形象的展示这个锈的问题,刘建业拿出一个玻璃片,在铜器上面轻轻一刮,上面的绿锈成粉末状掉落。当玻璃片刮到立柱的时候,突然其中一个立柱出现断裂。

    刘建业:“这是粘上去的。你看这个岔口,证明还是新铜。”
追根溯源 探访文物做假作坊

    记者拿着青铜爵请文物专家鉴定,两位专家都告诉记者,这个爵属于仿制品,但到底是哪个朝代仿制的就不好说了,潘家园的一位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宋朝仿制的,因为从铜锈的程度看,应该有千年左右的历史。可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其实这样的爵,在河南许昌的作坊里,只需要两个星期就能做出来。

    在许昌洋帆古玩市场,记者找到了一个女老板,店里的这些东西都是在他们家里做出来的。记者提出要看一下生产过程,她就带着我们来到了她的家里。这是一个两层楼房的小院,加工青铜器的工厂就在她家楼上。

来源:www.artxun.com

 

    在一间面积不足20平米的屋子,记者看到窗户下面有四张简易的工作台,三个工人正在埋头工作。老板告诉记者市场上卖的那些所谓的古代青铜器,大部分都是他们加工出来的。在这里,记者看到了一个铜,和西安市场上卖价15万的那个几乎一模一样。

    老板:“运气好的话,在市场上能卖一百万。你们要是要的话,两三万吧。”
   一个在市场上能卖到15万的青铜器,在文物造假作坊只需要几千块钱的成本,这些青铜器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老板:“咱仿的跟人家仿的还不一样。人家是在新坯子上襄上几块(老铜皮)就好了,咱这个是全包皮,打磨掉。”

    记者从一个工人手里拿起一个正在加工的青铜器,上面还有两块没有贴好,里面新的铜皮还看得非常清楚。在这个工作台则是一个完全还未加工过的新坯子。

    老板:“这个是新的。然后把老料全部包上去。”

    老板所说的老料就是这些从外面买回来的废旧铜器,经过工人们认真地拼接和粘贴,就给这些新铜器包上了一个旧的外衣,使它看起来更像一个年代久远的文物。

来源:www.artxun.com

 

    老板:“这是我们卖的大盆子,全割了,帖到那上面去了。原来的盆有这么大,锈比较好,全部贴上去了。”

    在靠墙边的地上,记者看到了有一些锈迹斑斑的青铜器,老板说,这是他们刚刚从外面买回来的坯子。

    老板:“这些锈很假,还要全部磨掉,再贴上老料。”

    在坯子旁边的一个纸箱子里,记者还发现了粘贴所使用的胶水。

    老板:“这些502只是打底用的,还有其他的。”

    据老板介绍,他们家做高仿的青铜器已经有无六年了,除了这四个工人之外,还有一个师傅负责产品的把关和培训。

    记者:“这个壶得贴多长时间?”

    老板:“没有二十天贴不出来的。你来了这么长时间,才贴了这么一小块。”

    在楼下储藏室里,记者看到这里摆满了已经做好的货。据这位老板介绍,这些编都已经被定了出去。

来源:www.artxun.com

 

    老板:“这些编是贴的斑。”

    据这位老板介绍,他们做出的货主要销往西安和郑州,剩下的就被送到许昌古玩城出售。由于产品外边采用的全是老料,所以一般人很难鉴定出来。有时候能卖出很高的价钱。

    老板:“像这个大,人家从俺手里买走,四万块钱买的。当着我们的面,当场又卖给其他人,一百多万,因为我们做活很仿老。”

文物市场存在监管真空

    有一项统计说,目前全国有3000万收藏爱好者,仅北京文物收藏品市场一年的交易额就有11亿元人民币。现在这个巨大的市场成了假货的天下,有人说古玩文物造假已成为商品生产领域造假的最后一块乐土。但是,当记者试图寻找相关主管部门的时候,却发现这竟然是一个缺乏监管的真空地带。

    文物部门对出售假文物的现象无权管理,而工商管理部门又很难辨别文物的真假。那么谁能够让文物市场规范起来呢?

来源:www.artxun.com

 

    中国收藏家协会鉴定委员会秘书长 刘建业:“要规范。根本的问题就是一个是规范我们鉴定队伍,有一大批能够国家承认的,确实有鉴定经验和鉴定水平的人,出来从事鉴定工作。”

    刘建业介绍,国家承认鉴定师资格的意义还在于,一旦发生经济纠纷,那么鉴定师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刘建业:“就象医院医生看错了,医疗事故你没有刑事责任但是你有经济责任,你要赔偿,负这个法律责任。鉴定也是这样,你给人鉴的是真的,人家花几十万买了,人家最后是假的那么你要承担鉴定的责任。”

    半小时观察:文物市场也该打假

    玩古董的有一个默认的规矩,文物交易讲的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至于卖的东西是真是假,卖方没有义务告诉你,你买的东西是好是坏,全凭买方眼力,好坏都要认账,没有退货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收藏文物就像挖宝,买到真东西的概率比中彩票也高不了多少。

来源:www.artxun.com

 

    文物收藏品该不该打假?没有哪个市场就应该是假货充斥、欺诈横行的市场,文物市场当然应该打假。但是,我们国家至今没有实行鉴定师资质考核,没有专职的打假人和机构。建立一个健康文化市场的基本前提现在都成了问题,这就相当于只有一批对足球略知一二的运动员,却没有高水平的教练和裁判,在这样的基础上,要建立一个发达的足球产业那无疑是笑话。

    把收藏当作理财手段的人越来越多,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产业没有基本的市场规则总不是一个正常情况。在中国的各个博物馆里,并不缺少鉴定文物的人才,工商等国家司法行政部门在其他商品市场打假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都是建立一个健康文物市场的宝贵资源,关键问题是,有关部门不能再把文物市场当作一个三不管的边边角角,现在就应当下决心让这个市场像其他商品市场一样健康。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