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要复制皇极殿乾隆宝座。东阳黄小明领衔的团队一举中标。历时近一年的精心打造,乾隆宝座“克隆版”顺利雕刻完成。故宫博物院专家组用“完美”两字,对复制品作总结词。工艺美术大师黄小明为木雕技术后继无人而忧心忡忡。
2005年,故宫修皇极殿。殿内原本有一张清乾隆年间制作的蟠龙宝座,上世纪60年代,这张宝座被送到沈阳故宫博物院,并一直留在那里。为恢复该殿历史原貌并向游人开放,故宫博物院决定复制一个乾隆宝座放在皇极殿中。为此,故宫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木雕高手,故宫专家还特地暗访了几处木雕之乡。在专家三番五次地考验及考察下,最后经过公开招标,东阳黄小明领衔的团队得到了故宫博物院认可,获得了复制故宫皇极殿乾隆宝座的资格。
如今,花费近5000工,经过70多位木雕师傅,历时近一年的精心打造,在东阳工艺美术大师黄小明的指导下,造价100多万元的乾隆宝座“克隆版”顺利雕刻完成,并通过了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组的验收。记者采访时,这张“龙椅”正在进行最后的上漆贴金工序,预计10月底全部完工。
宝座分为地平、龙椅、屏风三大部分。地平高1.2米,由粗大的实木穿方而成。上地平,需要经过7步阶梯。上了地平,还要走约5米才能摸到龙椅。龙椅的主体部分全是金丝楠木雕刻而成,靠背和扶手上雕刻着13条蟠龙,首尾相连,盘根错节。龙椅背靠着高大的屏风,屏风的顶部有7条龙,前后也雕满了各种姿态的龙。
雕条龙容易,但要雕出200多年前那种风格的龙,可不是容易的事。这是黄小明的感触。整个宝座没有一处工艺是简单的:屏风木工结构极为复杂,而龙椅的靠背和扶手上有13条龙“凌空盘旋”,玲珑剔透,支撑点很少,同时又要保证牢度;地台是一层层地往上做的,分量很重,也有很大难度。
黄小明说,复制作品跟自我创作作品不同,这次“克隆”乾隆宝座,容不得任何个人发挥。为了还原200多年前乾隆宝座的原样,他三上沈阳。拍照、测量、制图,在沈阳故宫博物院,黄小明一点不敢马虎。为了研究清楚宝座所有的结构,他甚至钻到宝座底下进行测绘。
据了解,乾隆年间集聚京城的工匠们用了整整3年时间,才雕刻出皇极殿的龙椅,200年后在东阳,黄小明带领的70位工匠的团队,用了一年的时间复制出了蟠龙宝座。
8月29日,故宫木器修缮专家郭文通等人专程来到东阳验收,他们用“完美”两个字,作为对这件复制品的总结词。
面对专家组的肯定,黄小明谦虚地说:“这次复制宝座,通过跟老祖宗的比较,发现前辈的木雕结构复杂,很严谨,难度十分大。”在制作宝座的过程中,黄小明和手下的工匠们不止一次遇到技术方面的难题。“屏风框架有斜度这也是我们第一次遇到,还有很多线条框,在外人看来应该很简单,但内行人知道复杂和难度,实际雕刻时对我们的考验是巨大的。”
主持复制工作的黄小明现在已41岁,在龙椅将近完工之时,他却为木雕技术的后继无人而忧心忡忡。
这些年,东阳木雕整体形势发展势态良好,记者了解到,目前东阳的木雕业从业者约有2万人,木雕生产厂家200多个,国家级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有3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1位。这个数目在全国来说算比较高的。从年龄结构上看,木雕从业者大多是40岁一代的青年工艺美术师,但20多岁的年轻人几乎为零。
“现在我们想带徒弟都没有人肯来啊,年轻人都不愿意学木雕了。木雕手艺在本地失传,成了我们最大的后患。”黄小明举了个例子,上世纪80年代,木雕技校每年招两个班,100多人,但是报名的人非常多,学校只好先进行考试,择优挑选特别好的学生进来。现在这批学生都是东阳木雕界的骨干了。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愿意到技校学习的人越来越少,听说一年能招20来个人就不错了,而且根本不用考试。”生源问题成了学校最头痛的事情。“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急功近利,而木雕学习时间很长,出师更难,谁愿意花那工夫?本地条件稍微好点的年轻人都不愿学手艺。”面对木雕工艺手艺传承将出现断代,黄小明也很无奈。
黄小明打算通过办学来寻找继承人。他说:“我计划开办一个木雕培训学校,到西部省份去招生,包教学和工作分配。也许那边还有人认可学一门技术也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