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用品网 - 佛教用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民俗风情 | 企业新闻 | 人物专访 | 行业新闻 | 行业专题 | 用品知识 | 宗教文化 | 佛典故事 | 佛教礼仪 | 佛教论文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佛教文化荟萃 > 擦擦:古格模制佛像
G.biz | 商业搜索

擦擦:古格模制佛像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4-01-23  浏览次数:2028

擦擦是指一种用凹型模具捺入软泥等材质、压制成型脱范而出的模制小型佛像、塔。绝大多数擦擦是由一、二件模具压制成型脱范而出的,是为常例;亦不排除变例,即由几件模具在同一块泥上,经多次压制成型的一种特大型的擦擦。此种擦擦尺寸较大,存世量较少。
  原初,擦擦一词仅用来表示佛塔,后来才衍生出佛像。大者盈尺,小不足半寸。以浮雕为多,圆雕为少,塔擦除外。藏地原习惯专称浮雕者为擦擦,汉地及以往书面用语称“模印泥佛”、“脱模泥佛”,东北、内蒙俗称“板儿佛”、“佛瓦”,北京一带习种“泥饽饽”。此外还有“泥塔模”、“泥塔婆”等等,称谓极杂乱,总之诸称谓均为“擦擦”的各种说法。如今,凡是用凹型模具磕制的泥质小佛像、塔,不论浮雕或圆雕,只要属于藏传佛教系列,均以擦擦称谓一概而论,似已约定俗成。
  藏传佛教僧俗制作擦擦的目的在于积攒善业功德,并将其视作消灾祈福的圣物,多用于佛像及佛塔的装藏。有些则直接置于寺庙,修习的岩窟或“擦康”,“门塘”内,还有的堆放在山顶和路口的马尼堆处,与风马旗、玛尼石刻和经幡在一起,受到信众的顶礼膜拜。除以上的供奉方式外,还流行将擦擦安放于随身佩带的嘎乌之内,以便随时随地观想礼赞。此外,过去西藏地方政府四品以上的官员,还把盛有擦擦的嘎乌戴在发髻中,以作为官位等级的标志。
  擦擦从工艺上可分为单面模具制作的浮雕和双面模具制作的圆雕。形制大致有两类:一是塔形,其上有佛像及各种变相;二是砖形,印有佛像和经咒。在色彩上又分为素泥、设色、泥金或二者兼具,此外尚有风干与火焙之别。从成分上看,擦擦的类别也较多。一般是用最普遍的泥土,考究的则用阿嘎土或掺有香灰、纸浆的泥土制成;另一种是用泥质药浆或藏药炮制而成的"药擦"。除此之外,还有将自己的上师、父母及亲友的骨灰,遗物与土混合制成的擦擦,以期消除罪业,或者表示将身体供奉于佛,类似唐代的"善业泥"。
  擦擦的种类
  泥擦:一般用最普通的泥巴,好一点的则用阿嘎土、炼泥、香泥(掺有香灰)、纸泥(掺有纸浆)等等制成,通称“泥擦”。此类泥擦子素泥为多,在古老的擦擦中,普通泥擦尚属于存世量相对较多的一种。除罕见品或属于“名擦”的泥擦以外,绝大多数泥擦其价值相对较低。
  骨擦:将圆寂活佛、高僧骨灰混合泥土制成,因其成份掺入骨灰而得名,比重小于泥擦。此种“骨擦”也较泥擦为少,传世者相对更少,多数出土自塔腹。艺术、收藏价值较一般泥擦高,有一定文物价值。
  布擦:据藏传佛教仪轨,历代达赖喇嘛、班禅大师及少数大活佛圆寂实行塔葬,此为藏地最高级葬礼。塔葬之先,须将大师法体用盐巴、藏红花等珍贵药品进行脱水处理,方可塑成金身,安放于金、银灵塔塔瓶之内,供万世瞻仰。将脱水处理出的大师体液混合泥土制成的擦擦称为“布擦”。藏语“布”意为法体。据藏地传说,身带布擦,无论人处何方可医百病,可避邪恶,可得平安,甚至*枪不入。因此藏人认为布擦最宜作护身符,挂在身上,可得佛法护佑,以避邪恶。
  药擦:传世品中尚有数量极微的“药擦”。是以多种名贵藏药为原料,依藏医药工艺流程、宗教仪轨,精炼压制成型并可服用医病的擦擦,因其原料为藏药而取名“药擦”。传世药擦制成的年代大多在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此种药擦带于身上,不仅平时可以护身,暗示自己抵挡邪气,若真遇疾患不测,便可作药物及时服用。需要说明的是,传世药擦必须细分为两种,其一是纯名贵藏药制成的药擦;其二是用泥质药浆制成的,即藏药与泥掺拌而成,藏地常将此种材质的圆雕擦擦称为泥质药浆佛像。两种药擦的比重,观感都有分别。
  名擦:类似“名画”、“名作”,因出自名人、名家之手而得名,故将达赖、班禅等大活佛、知名人士亲手制作的擦擦分类作“名擦”。此种名擦背面几乎都工整钤盖有大师本人的印鉴痕蜕、指纹或标记。药擦较难寻觅,名药擦更是难寻,其珍贵价值则不言而喻了。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