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水之精灵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4-01-23 浏览次数:1480
水晶的别名晶石、水晶石,是一种古老的宝石品种,一般无色透明,少有灰、墨、紫、黄、茶色,晶体完好时呈六棱柱钻头形,很有规律,特别是那棱面,一般全为六面。五面、七面就很稀罕了。它的比重为2.65-2.66,硬度为7,熔点为1713℃,耐温性好,导热性差,化学性质稳定,无缺陷的天然水晶具有压电性能。
水晶作为宝石和装饰物由来已久,是工艺美术品的贵重的原材料。水晶按其生产过程,可分为天然水晶和人造水晶两大类。天然水晶用途十分广泛,按其特性和用途,又可分为压电水晶、光学水晶、熔炼水晶和工艺水晶四种。
水晶主要分布在世界的南美洲和亚洲,其中南美的巴西水晶比较丰富,近几十年来出口量均占世界总量的90%。次为马达加斯加和危地马拉。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土尔其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少量水晶。亚洲主要分布在中国和印度。
区别天然水晶与合成水晶
①眼看:天然水晶在形成过程中,往往受环境影响总会有一些杂质,对着太阳观察时,可以看到淡淡均匀细小的横纹或柳絮状物质。而假水晶多采用残次的水晶渣、玻璃渣熔炼,经过磨光加工、着色仿造而成,没有均匀条纹、柳絮状物质。
②舌舔:即使在炎热夏季的三伏天,用舌头舔天然水晶表面,也有冷而凉爽的感觉。假的水晶,则无凉爽的感觉。
③光照:天然水晶竖放在太阳光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能放出美丽的光彩。假的水晶则不能。
④硬度:天然水晶硬度大,用碎石在饰品上轻轻划一下,不会留痕迹;若留有条纹,则是假水晶。
⑤用偏光镜检查:在偏光镜下转动360度有四明四暗变化的是天然水晶,没有变化的则是假水晶。
⑥用二色检查:天然紫水晶有二色性,假水晶没有二色性。
⑦用放大镜检查:用十倍放大镜在透射光下检查,能找到气泡的基本上可以定为假水晶。
⑧用头发丝检查:将水晶放在一根头发丝上,人眼透过水晶能看到头发丝双影的,则为天然水晶,主要是因为水晶具有双折射。
⑨用热导仪检测:将热导仪调节到绿色4格测试宝石,天然水晶能上升至黄色二格,而假水晶则不上升,当面积大时上升至黄色一格。
水晶工艺品的生产过程(指的是人工水晶)
1、生产工序:开料、压胚、粗抛光、细抛光、打孔、雕刻、喷砂、粘胶、质检、包装。
2、水晶成品分类:刻面、平面、刻面加平面及手工雕刻四种。
3、加工工艺说明:
①、开料:是将整块材料以大锯片高速锯出压胚所需之形状和大小。
②、压胚:以模具制作出成品所需尺寸及形状,再将原料加高温至900℃以上熔化,流入
模具,压铸而成。
③、粗抛光:是将模具压出之毛胚,以金刚石盘直接磨出成品之刻线。
④、细抛光:在粗抛光之后,以抛光粉来磨成品至晶莹剔透为止。
⑤、打孔:是在水晶成品未完成前,根据其所需打孔之尺寸及位置,以钻头加工,如制
表件、笔筒、瓶孔等。
⑥、丝印:水晶表面附有不同的色料进行效果处理,颜色层面较厚,着力后方可脱落。
⑦、镀彩:运用类似电镀的手法在水晶表面以不同的色彩,层面较薄,经摩擦可划伤,
出现划痕,由于镀彩经常位于底部,因此在镀彩底部经常采用其它对象附着,如生
肖文镇。
⑧、雕刻:立体感强,工艺高,做工精细,成本高。分手工雕刻图形、机器雕刻文字。
⑨、喷砂:立体感弱,较平整,无凹凸感,机器雕刻文字、图形等后进行效果处理。成
本低制作快。
⑩、雷射内雕:以计算机辅助激光设备在水晶对象中进行三维图案的成型,艺术效果好,
可以任意表达各类图案,图形,达到逼真效果。
挑选水晶制品
①看选料:选料精良的水晶制品,应看不到星点状、云雾状和絮状分布的气液包体;质地纯净、光润、晶莹为好,如果发现有深浅不一的断裂纹、斑点,则属于次品。
②看做工:水晶制品加工过程分为两种,即磨工和雕工。如水晶项链、手链、耳环等属于研磨品;观音像、内画鼻烟壶等属于雕刻品。一件做工好的水晶制品应考虑精细,不仅能充分展现出水晶制品的外在美(造型、款式、对称性等),而且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其内在美(晶莹、巧色)。
③看抛光:抛光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晶制品的身价。水晶在加工过程中须经过金刚沙的琢磨,粗糙的制作会使水晶表面存在磨擦的痕迹。好的水晶制品自然透明度、光泽都比较好,按地话说“火头足”。
④看孔眼:对于缀穿水晶制品(如项链、手链、佛珠),要看孔眼是否平直,孔的粗细是否均匀,有无细小裂纹。孔壁必须清澈透明,无“白痕”。
⑤看颜色:即使在同一种类的水晶中,它的不同部位的纹理、色泽也各式各有千秋。属于单色的,要色度均匀;在同一块水晶上有深浅的,则要求其色调纹路美观大方。
⑥看协调:购买水晶首饰时,应试戴一下,看其大小、松紧、长短。如是镶嵌饰物,看是否牢固、周正和协调统一。还应注意水晶首饰的款式、色彩是否与自己和身材、肤色、脸型和服装协调。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