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七宝:得七宝而民安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4-01-23 浏览次数:1832
佛教七宝,指七种珍宝,又称七珍。不同的经书所译的佛教七宝各不尽同,同一本经书,不同历史时期所译的不同版本中,所说七宝也不同。所以可以作为七宝之圣物的东西有十多种,下面介绍主要几种:
金 指黄金,又称为紫金。梵名苏伐刺那(修跋拏),译为妙色或好色。佛典在赞叹佛身端严时,常用妙色身、金色身之语。《翻译名义集》卷三引真谛之释,举出金之四义:(一)色无变,(二)体无染,(三)转作无碍,(四)令人富,以譬法身常、净、我、乐四德耳。金多用于寺院殿堂、法器、佛像、佛具。
银 指白银。是最廉价的贵金属,佛教认为银所呈现出的光与色都具有息灾的能力,所以银被广泛用于饰物。银在佛典七宝中其有四义,与黄金同,一者色无变,二者体无染,三者转作无碍,四者令人富。其所喻,真常不变,纯净无染,无碍通达,富长贵久。
琥珀 琥珀、蜜蜡从地质学上说是同一种东西,透明的叫琥珀,不透明的叫蜜蜡。是远古松科属植物的树脂埋藏于地层,历经千万年演变而形成的化石。蜜蜡在藏传佛教尤其重视它,用来做念珠和护身符,有强大的辟邪趋吉功效,黄色蜜蜡还可以催财旺财。
砗磲 一种生活在深海里的软体动物的贝壳,也可能是白珊瑚。梵音牟娑落揭拉婆。《法华经玄赞》卷二云:“车渠梵云牟娑洛揭婆,青白间色。”砗磲在藏传佛教中是高级的圣物。砗磲历经千百年孕育生长,磁场能量源源不竭,生生不息。能凝聚宇宙能量,改变人体磁场,长期佩带或供佛年佛,可得无量佛德。
玛瑙 是由玉髓组成的高硬度天然矿物石,古时称为“赤珠”,“琼玉”,因此有“千种玛瑙万种玉”之说。玛瑙是佛教七宝之一,玛瑙一词就来自佛经,玛瑙被喻为长寿之石,赋予了 佛无量寿的信念。此外,玛瑙外表光华柔润,但质地坚硬,能给人带来无尽的勇气和力量,因为又被誉为“勇气石”。
琉璃 又作毗琉璃、吠琉璃耶、鞞头黎等。译为“青色宝”或“不远”。是一种类似玉的宝石。中国、日本常有人误以为是有色玻璃。此词古来多作“流离”。是由水晶高温精铸而成,品质清澈透明,被视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的化身。琉璃最独特之处就在与它能融合各种色彩,却依然能清澈纯美,色彩千年不变。因此,琉璃被象征为纯洁,美丽的爱情千古不变。
珊瑚是珊瑚虫分泌出的一种有机石灰质方解石。佛教中一般用红珊瑚。珊瑚具有强烈的宗教寓意,佛教徒常用珊瑚做成的神像、佛珠等用来装饰寺庙和作为布道的礼皿,是参修、礼佛之圣品。红珊瑚自古被视为如来佛的化身,因此人们常把珊瑚做成辟邪的护身符佩挂在身上,以保佑平安。
玉 是中国传统的珍贵宝石,光泽温润,致密细腻,自古深爱人们的宠爱,有“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佛教把玉比作无声的佛陀,可以养身,练气,护身,是福慧双修,通往极乐的方便法门。
水晶 是一种坚硬透明的天然矿物石,蕴涵着巨大的能量波,能提高内在灵气、养身调气、使人精神平和,增强记忆力和理解力。在佛教中被视为晶莹剔透的佛心,以强大的神佛加持能力被众多修行人作为念珠使用,适用于供佛、护身。
链接:
不同的经书所译的佛教七宝
鸠摩罗什译《阿弥陀经》所说七宝为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码瑙;
玄奘译《称赞净土经》所说七宝为金、银、吠琉璃、颇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湿摩揭拉婆;
《般若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玛瑙;
《法华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砗渠、玛瑙、真珠、玫瑰;
《阿弥陀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玻璃、砗渠、赤珠、玛瑙。
同一本经书,不同历史时期所译的不同版本中,所说七宝也不同,以《无量寿经》为例
汉代版本的七宝为金、银、琉璃、水精、车渠、珊瑚、琥珀;
曹魏时期版本所载七宝为紫金、白银、琉璃、水精、砗磲、珊瑚、琥珀;
唐代版本的七宝为黄金、白银、琉璃、颇梨、美玉、赤珠、琥珀;
宋代版本的七宝为黄金、白银、璃、颇梨、砗磲、真珠、琥珀。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