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石刻文化在石器时代就已出现,而它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传说当时吐蕃王朝第32代赞普(国王)松赞干布为了选择新的国都,来到拉萨河畔。当他下河沐浴时,见水中闪烁的灿烂毫光映射到一块岩石上时显出了六字真言神秘的线条。随之,水面和岩石间又显现出吉祥的七色彩虹,并在对面岩石上显现观世音、空行母和马头明王诸佛身像……松赞王应此吉兆,于拉萨河谷建都。从此,在西藏最常见的艺术表达形式——石刻,象雨后春笋般遍及整个藏区。佛教盛行于西藏后,更加丰富了藏地的石刻文化。使这些沉默了千万年的石头从此在大自然中充满了人类文化和生活的气息。
在藏传佛教各派系获得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知与接受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下,从十三世纪开始,玛尼石刻不断发展成为西藏高原古往今来流传最广,风格品相众多,表现内容和材质手法极为丰富的藏族民间雕刻艺术。
玛尼石刻表现的题材十分丰富,早期是反映藏族土著宗教——苯教的一些图案,后来发展为灵兽动物类,兽头人身的神祗类,佛教经典、六字真言和其他符号类,以及佛教人物造像艺术类等诸多内容。
自佛法深入青藏高原后,刻有经文的玛尼石在藏族聚居的村寨里相继出现,几乎村村都有玛尼石堆。有的呈方形,有的呈椭圆形,有的似墙形,有的似塔状。大多有一个正面,通常向东,因为面朝太阳象征着吉祥。玛尼堆上的六字真言,被描绘成六种颜色:第一个字为白色,是大日如来的法色;第二个字为蓝色,是金刚持如来的法色;第三个字为黄色,是不动如来的法色;第四个字为绿色,是无量光如来的法色;第五个字为红色,是不空成就如来的法色;第六个字为黑色,是五种姓佛共同镇除一切罪恶的法色,以此预示熄灭三界众生的仇恨、嗔痴、欲望、愚昧、嫉妒和烦恼。
无论是清新的黎明、明媚的午后,还是安详的黄昏、静谧的月夜,都会看到玛尼石堆旁有转经的人默诵经文虔诚走过。那旷野里偶遇的石堆、村头庄严的石堆、路边零落的石堆、水中圆润的石碓,透着山岭冰雪的气息,闪着日月云天的灵光,成为沧海桑田中波澜壮阔的——大地经卷。
链接——
藏传佛教石刻造像艺术的风格有几类:
1.静态善相的造像,如佛、菩萨、度母等。
2.忿怒相的造像,如护法神系列中的大威德金刚、护法金刚、玛哈噶拉、马头金刚、降阎魔尊、不动明王等。
3.兼有善怒两种表情的造像,如密集金刚、胜乐金刚、欢喜金刚、时轮金刚等等。在护法神造像中还有怒相和善相,以及兼而有之的造像之分。
苍穹下的“朝圣”之路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4-01-23 浏览次数:56925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