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用品网 - 佛教用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民俗风情 | 企业新闻 | 人物专访 | 行业新闻 | 行业专题 | 用品知识 | 宗教文化 | 佛典故事 | 佛教礼仪 | 佛教论文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佛教文化荟萃 > 佛道法器:鼓
3.biz | 商业搜索

佛道法器:鼓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4-01-23  浏览次数:2037

  在成为乐器之前,鼓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在我们的祖先和现在很多少数民族的心目中,鼓被尊奉为神器,所以在狩猎,征战,祭祖,祭神的活动中,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民俗生活里,鼓都被广泛地应用。鼓作为乐器,是从周代开始,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领袖。到了汉代,出现了用于军旅之中激励将士冲锋陷阵的鼓吹乐,而在隋唐,则更多地进入了华丽典雅的宫廷礼乐的层面。宋朝以来,鼓乐渐渐遍及全国。由于鼓的历史久远,参与演奏的人数众多,鼓这一古老的乐器,比其他任何乐器都更普及,更兴旺。
  鼓有很多的类型和称呼:比较小的叫“应鼓”,比较大的叫“薮鼓”。有足的叫“足鼓”。贯柱(插柱)的叫楹鼓。悬击的叫“悬鼓”,放置于地的叫“座鼓”。附柄执摇由耳环自击的叫“鼗鼓”、“靴鼓”,或是“摇鼓”。形状像漆桶,两端(两面)都敲击的叫“羯鼓”。形状类似“羯鼓”,但身粗而短,用手指触击的叫“揩鼓”、“摺鼓”、或称“答腊鼓”。头粗面广而腰细,击打两类的叫“震鼓”、“腰鼓”、“汉鼓”,或称“鸡娄鼓”。鼓的种类繁多,不一而足。
  在佛教,“鼓”的名字,在很多经典中可以看到;例如:中阿含经第二十五苦阴经、金光明最腾王经第二梦见金鼓忏悔品、法华经第四提婆达多品、大般涅槃经卷上、新华严经(八十一卷,实叉难陀译)第十三、五分律第十八等典籍,都曾经提到过“鼓”。


  “鼓”本来是在“诵戒(布萨)、用餐、听法……”等场合,敲打集众用的。后来才在寺院中,早起夜寝时,规定击钟鸣鼓,作为号令。更进而把“鼓”加入了赞诵的行列,配合唱念,谱成曲调,作为“伎乐供养,庄严道场”;以音声作佛事,助发大众的诚敬心念。
  近世佛寺中所用的“鼓”,通常都是以木为彀,用牛、马、猪的皮作面,形状类似矮桶式的。大型的“鼓”多半悬挂在鼓楼中,或大雄宝殿的檐角下。中、小型的“鼓”,则配以“吊幢”,架放在鼓架上,以备赞诵唱念之用。“手鼓”(最小的鼓、或有柄的小鼓)则在离位行进时执持敲用。十方丛林中的日常生活、说法、上堂等活动的鼓板,我们大略列举于后:
  一、法鼓。
  二、登座鼓。
  三、茶鼓。
  四、斋鼓。
  五、问讯鼓。
  六、放参鼓。
  七、昏鼓。
  八、晓鼓。
  九、更鼓。
  十、浴鼓。
  十一、普请鼓。
  十二、火鼓。
  道教对鼓的使用,主要体现在道教音乐。在道教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统治者对道教思想的尊崇,道教音乐逐渐从民间走向宫廷。其后,道教音乐和宫廷曰两者互相影响、互相融和。道教音乐在中国古典音乐中大放异彩。但不论是在宫廷表演的道教音乐,还是道教在民间的斋醮活动中,鼓都充当了重要角色。没有鼓,道教音乐和法事活动会失色很多。道教的鼓和佛教的鼓在式样上和型号上区别不大,在此不多赘述。
  在鼓的发展史中,广受专家学者关注的人皮鼓、人骨鼓则显得稀奇和不可思议。五台山铁瓦寺就有一面人皮鼓。关于这面人皮鼓,有两种版本的传说,一说, 昔有夫妇二人,由于独子夭亡,来此寺修行,男的在法祥寺,女的在台佛庵,其妇临终时,誓愿将其皮做鼓面,让人们千敲万击,替那些孤儿寡妇消灾。另一说是唐朝时在北台之阴有座黑山寺,黑山寺有个僧人,法名法爱。他在这黑山寺当了二十年监寺,他用寺庙的钱买下许多地,占为已有,欠了孽债,需要为牛三世才能还清。因此,当他死后托梦其徒明诲,愿剥其皮作鼓,让人们千敲万击,只有这样,才能早日赎回他的罪过,以脱其苦,其徒依言行之。
  藏密的骷髅鼓,来自印度,俗称为嘎巴拉鼓,藏语称为“扎玛如”,是用两块人顶骨弧面粘接而成,然后两面蒙上猴皮,左右有骨坠,下有一个小柄及丝绦带子。有大小两种,直径分别为20厘米和10厘米左右。按照密教经典规定。修双身法用的手鼓的骨要用童男童女的头骨制成,童男要16岁的,童女要12岁的,然后蒙以猴皮,并在上面画“雅布尤姆佛”(雅布为父意,尤姆为母意,即父母佛,一般称双身佛)。这种手鼓在法会演奏时和金刚铃并用。当然这属于极为特殊的例子,列于文末以作补充。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