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用品网 - 佛教用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民俗风情 | 企业新闻 | 人物专访 | 行业新闻 | 行业专题 | 用品知识 | 宗教文化 | 佛典故事 | 佛教礼仪 | 佛教论文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佛教文化荟萃 > 薄胎瓷塑艺术语言,蕴含何氏“圆”境界
6.biz | 商业搜索

薄胎瓷塑艺术语言,蕴含何氏“圆”境界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4-01-23  浏览次数:9195

  德化的民间瑰宝——中国白瓷雕技艺,是世界性的文化遗产,更是德化瓷都的根。德化民间传统陶瓷雕塑技艺及其表现的艺术形式,绝不是单纯的工艺技巧,而是来自天地万物的感化,是人们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与大自然的磨合、碰撞的感悟,也是一种思维方法,是一切活动的归宿而借陶瓷为载体来表达这种感悟和愿望的语言。邱双炯说,将其传承光大,这是他作为德化陶瓷艺人的责任。

  邱双炯学习、钻研传统陶瓷雕塑,不仅勤快、肯吃苦,还特别喜欢动脑筋琢磨,对捏、塑、雕、刻、镂等不同技法了然于心,练就了一手绝活。从艺数十年中,他着重借鉴何氏技法,探索何氏技法的独特艺术语言,力争诠释其作品的艺术语言,感悟其内在真谛——何朝宗借宗教题材,通过塑造栩栩如生、与自然融为一体、与万物和谐的艺术形象,以“圆”的理想与境界,展现了世俗的审美倾向和民间艺术的魅力,达到一种有我而又无我的审美艺术境界与艺术表现形式的真正融合与统一。

  邱双炯以瓷泥堆雕。没有模具,没有原型,直接将瓷泥堆在一起,凭借把篾刀,一笔一划地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态,然后再挖成空心瓷坯烧制。这样的瓷雕作品,雕一个就是一个,成为邱双炯的“孤品瓷雕”。经过长期的反复实践与总结,他发现德化民间传统陶瓷雕塑造型的塑造过程,都是在划圆、雕圆、刻圆、捏圆——一件人物或器件作品,从三维的角度看,它的外形到处都可用若干个正圆、椭圆、圆柱形给予组合;从二维看任何一条曲线都可以用若干个半径不同的圆弧组成;再从作品的任何一个横剖面看,其剖面的边缘线形状也可以用不等半径的圆弧线组成。由此,邱双炯感悟到何氏瓷塑的内在主要元素是以“圆”为核心。

  传承,并不否定创新。1993年,邱双炯在德化民间传统雕塑技艺基础上创新而来的一种瓷雕新工艺——“薄胎瓷塑”。以新工艺创作出的作品,精致、细腻,有一种丝、绢的感觉。他所创作的,由李鹏总理欣然亲笔题词的《贵妃醉酒》,以一代美人杨贵妃酒后若醉似醒的表情,衬以簿如蝉翼、半掩于酥胸的“丝衣”,把美妃表现得更加娴静而柔媚,优雅而高贵。此作品吸纳了中国书画各派诸多优秀元素,它在体、线、面上看,具有工笔画的细腻,又有白描的流淌活泼;其衣褶线条洒脱圆浑,疏密有致、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刚柔并济、宽能行舟、密不插针,既圆浑又飘逸洒脱,但都处处体现“圆”的内含。

  邱双炯不仅创新技艺,更是耗时5年,烧制出了被他称为“非放射性环保蓄能高温发光白瓷”的新瓷种——简称非放射性,环保的“夜光陶瓷”或“荧光陶瓷”。以新瓷种制成的艺术品,在黑暗的环境中能散发出荧荧之光。这些荧光,黄中带绿,柔和、幽静、神秘、高雅,把本来就“白如雪、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德化白瓷衬托得更加美轮美奂。“让德化陶瓷做个‘变身’,就像让一个少女变得更美丽一些”。更为可喜的是,这种夜光陶瓷,是在1300℃以上的高温中烧制而成的,不仅不含任何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无害、无毒,对环境无污染,还可以吸收阳光或其它散射光,然后将吸收的光储存起来进行活化,发出莹光。这种陶瓷,发光时间长达若干小时,并且跟蓄电池一样,可重复使用,可维持发光效果数十年。

  “道之流行发现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道之体用,流行发见,充塞天地,亘古亘今,虽未尝有一毫之空阀一息之间断”。邱双炯领悟朱熹所说的“圆”之境界,将其运用于陶瓷“圆”之技艺与循环环保新瓷种之中,提升了陶瓷艺术品至真至善至美的“道”之境界。这在致力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今天,更让人感知到“圆”与和谐的内在意义。和谐是圆满,是美好,“圆”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和希望。

  邱双炯

  生于1932年。工艺美术大师。德化陶瓷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德化传统工艺陶瓷技艺艺名名师苏学金的第四代传承人。于1993年创立凤凰陶瓷雕塑研究所并担任所长兼艺术总监。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