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是结合工艺、美术、文学之长,挥洒自如,自成一格,成为工艺的一朵奇葩。它善于把诗情画意融于一体,使人因“画”及“诗”,诱发想象,得到“景外景”、“画外画”,令人赏之不尽,犹如诗画一般隽永而美妙的艺术享受。因此,这种文化感十足又极富有艺术美的“立体画”,得到了寺庙、信众、文人、收藏家……的喜爱。
过去木雕工艺品针对的大多是达官贵人,普通老百姓没有学问自然很少问津,而民间工艺美术的大众化特点正满足了普通老百姓的审美需求。如今,人们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都提高了,可以说人人是文人,艺术开始复兴了。
现在,木雕艺术讲究含蓄,民间工艺美术要生存和延续应转变观念。过去工艺美术讲究外露,直白,担心普通百姓看不懂,倾向于世俗化、刻板化、烦琐堆砌性、模式性,不用解释就能明白,大大降低了艺术的品位。传统工艺美术实用性很强,现在人们所追求格调和认识,上升为欣赏性。
如今,部分民间艺术家日渐衰弱,主要因为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不能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另外,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单一化、封闭性阻碍了自身的发展,要适当地进行一些改造。所以作品创造者要多在技艺上、水平上继续深造。要善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要善于学习,学习美学知识、文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用灵巧的手,美的观念,创造出好的作品。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闵国霖告诉记者“只有注重艺术思想,艺术观念,利用自然的美,才能真正体现作品。”只有形成自己的,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风格,这才是一个工艺大师成熟的重要标志。重视作品的原创性,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对雕刻技法作出创新,坚持艺术的美感,尤其从木雕的本源和艺术内涵的本质出发。
国家级工艺大师方文桃,“认为真正的艺术品不是以政治权力去抬高、以金钱去吹捧所能得到的。艺术创作应力戒浮躁,不能热衷对时尚的追求,而是要关注作品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从事严肃艺术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要以生命的激情去追求精品,追求永恒的艺术价值”。
追求艺术思想与艺术美是各个艺术行业、艺术领域在不断探讨的问题。艺术美是必要的。如果民间工艺品仍保持原来的形态,在我们今天看来就会是直白的,或者在多方面是外露的。但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的规律,特别像传统手工艺,有的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传统,在今天,我们必须非常冷静的,非常理智的分析传统艺术、传统工艺的精华,进一步弘扬传统艺术、传统工艺的精华,才能更好地创造出符合时代的新艺术形式。
传统的技艺、传统的样式,在今天如何找到新的“生命力”,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使自己的观点、艺术美感调整到适合于这个时代。在追求艺术道路上,特别是艺术美感这一部分最容易出现偏差的,既要继承传统又要追求现代艺术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