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用品网 - 佛教用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民俗风情 | 企业新闻 | 人物专访 | 行业新闻 | 行业专题 | 用品知识 | 宗教文化 | 佛典故事 | 佛教礼仪 | 佛教论文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佛教文化荟萃 > 宗教建筑的定位及保护
B.biz | 商业搜索

宗教建筑的定位及保护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4-01-23  浏览次数:2184

宗教建筑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供奉神的建筑、提供给人格话的神佛们享用的一切建筑、人们举行宗教仪式时所需的房屋场地、守护这一宗教建筑的宗教职业人员的生活设施,以及与人类宗教生活相关的纪念性、象征性和辅助性的许多建筑,如殿堂、祭坛、雕塑、楼塔、园林、宗教人员生活用房等。总之,一切为人们宗教生服务和宗教 所需的建筑,都可以列入宗教建筑的范围之内。
  中国五大传统宗教,都已在中国传播了较长的时间,都建造了具有各宗教自己特色的宗教建筑。佛教传入中国形成了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和巴利语系佛教。汉语系佛教在与中原汉民族文化交融中,宫殿式建造成为佛寺建筑采用的主要形式。藏语系佛教的喇嘛寺院则适应藏民族文化以及高原自然环境的需要,形成另一种独特的建造风格。在我国主要传播于云南省境内的巴利语系佛教,受泰国、缅甸影响较大,寺院以塔形建筑为主。道教承袭了中国古代帝王贵族推崇的和民间流传的鬼神崇拜,并把古代流传下来的天神、自然神、祖先神等按其在仙界的地位组成一个与世间相仿的等级世界,又把老子的回归自然理念作为宗教的信仰,其宗教建筑的规制往往与所供奉的主神地位和神通有关,大都仿效中国古代现实社会宫殿建筑的格式,注重与周围山川等自然环境的协调与结合。中国的伊斯兰教最初主要是由境外的穆斯林迁居到中国的移民传播开来的,其分布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态势,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其宗教建筑较鲜明地保留了原住地中亚地区的建筑风格,但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批装饰着阿拉伯图饰的宫殿式清真式建筑。天主教和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很晚,因此中国的天主堂和基督教礼拜堂基本保留了欧洲教堂的形式,并根据西方列强瓜分中国时的势力范围,保留了各自不同的建筑风格。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高涨,直接冲击着被帝国主义控制的天主教会和基督教会,也影响到天主堂和基督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一些地方陆续出现了带有不同程度中国建筑样式的教堂建筑。
  宗教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存在误区
  宗教建筑既要满足仪式的使用功能,又要满足精神的膜拜功能,这是宗教建筑的重要特点。宗教建筑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应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宗教建筑胜境理论的探讨,既有时代性,又十分迫切。宗教建筑和胜境艺术的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认知,成为许多地方文化产业建设和城市建设规划中必须考虑的一项内容。国内在宗教建筑的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修建时粗制滥造等问题,在一派繁荣的表象之下,隐忧重重。如没有被列为文物保护名单的宗教建筑。这些建筑虽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支持,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
  随着党的宗教政策和文物保护政策的贯彻落实,宗教建筑与其他建筑一样,迎来了一个新的时期。历史遗留下来的一大批有价值的宗教古建筑,被列入全国各地文物保护的名单,有的还申请列入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名单,得到有效的保护;一处处年久失修的宗教建筑,在各级政府的资助下,得以维修,重新展现出历史的光彩。但一些地方的宗教建筑在修缮、新建过程中也存在功利化、商业化的倾向。某些地方忽视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随意拆毁和改建很有价值的宗教建筑;个别地方以弘扬传统文化和发展旅游为名,把修复和建造宗教建筑获取经济利益作为惟一目的;还有的地方在宗教建筑的修缮过程中,一味地求高、求大、追求外表的奢华,而内部却粗制滥造,损害了宗教建筑真正的价值。
  保护宗教建筑要遵循“不改变原状”原则
  宗教建筑不能再生,复制品和仿制品所传达的信息是今人认识的水平,而并非历史原貌。具有文物价值的宗教建筑,在维修保管时要遵循“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依据其历史、艺术价值,严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宗教建筑的原址、原状、原物进行保护,保存尽量多的历史信息。应整理制定宗教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制定分级、分类保护的规范和标准,政府部门、宗教界乃至全社会都必须进一步增强保护意识。
  新的宗教建筑要延续和发扬中国的地方及民族特色,同时要体现时代的特征,满足现代的使用要求。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要在室内、室外都尽可能多地保存文物的信息。某些地方新建的寺庙,既有建筑的功能,又具备了宗教的意义,而且合理地开发了旅游资源。现在中国的很多新建筑,用神似表现和古代建筑结合,但这在宗教建筑上还没有体现。既有时代感,又能保留历史气息,这也许是以后宗教建筑设计的一个趋势。
  发掘宗教建筑内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文化产业建设以及城市建设规划中经常考虑的一项内容;在蓬勃发展的旅游事业中,宗教建筑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成为人们了解一个民族文化传统和一个地方风土人情的不可缺少的景点。为此,在城镇建设与保护宗教建筑、弘扬宗教文化遗产之间找到交融点,使新建、重建的宗教建筑的结构、布局、装饰、造型、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既符合建筑本身的特点,又不违背宗教教义的宗旨;既能体现历史文化的渊源,又符合建筑学发展的时代潮流;既能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又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