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四“五百弟子授记品”中有这么一则故事。
有个穷人去拜访一位极富有又位居高位的亲戚。亲戚见他穷困潦倒,非常同情他,所以热情地招待他。穷人在亲戚热诚的招待下放怀吃喝,酒足饭饱之余竟醉了,倒地呼呼大睡。这时亲戚忽然接到官方命令,要到远方任职,亲戚想向穷人告别,却摇不醒他,好意要资助他的金银无处可托。于是想出一计,把珍宝缝在亲戚的衣服里面,然后他即匆匆赴远地去了。
穷人清醒了,却未发觉自己身怀宝物,以为自己还是身无分文,又不见亲戚踪迹,只好继续流浪。直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两人重逢,亲戚见他仍潦倒如昔,遂问起那些珍宝。这时他才发现自己拥有很多的财物却不知。
这个是禅的寓言故事,寓意着佛性就在自己的身上,犹如“明珠在掌”,如果自己不去发觉它,珍宝也只是一些无用之物而已。修行,就是为了有机缘出现,使我们猛然醒悟,而感受到明珠的存在与珍贵。
人生宛若大梦一场,也像是在道路中摸索,如果迷失自己,做的是迷梦,走的是迷途,只知追逐短暂的幸福,当然无法发现自己掌中的明珠。日本镰仓时代天台宗高僧,也是著名的歌人慈镇有一首歌非常贴切,歌云:“醒来衣中有明珠,犹是迷途路中人。”
佛性
作如来性、觉性之意。即佛陀之本性,或指成佛之可能性、因性、种子、佛之菩提之本来性质。为如来藏之异名。据北本涅盘经卷七载,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人们因为烦恼而没有表现佛性,如果断烦恼就能显佛性。
佛性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内涵。诸家依《涅盘经》一般说有三因佛性:
1、正因佛性,即中道实相、真如法性的理性;
2、了因佛性,即照了二谛的般若智慧;
3、缘因佛性,则是配合了因智慧开发正因的六度万行的功德行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