幡,又作旛。梵语patākā之译语,波多迦系其音译,巴利语称为patākā。
幡原本是武士或武将在战场上夸耀功勋所立的旗子,但自古就被佛教采用,以显示佛及菩萨降魔的威德。《维摩经注》云:”破敌外国则竖胜幡,道场降魔亦表其胜相。”同时,由于幡是表示佛及菩萨降魔的威德,因此它本身即被认为具有降魔及延寿的福德。《灌顶经》卷十一上说:“我今亦造作黄幡,常悬着于刹上,获福德并离八涂苦,得生十方诸佛净土。”供养幡盖可遂心所愿,证得菩提。这说明了造立幡和供养幡的功德。
从各种记载看,在中国早在六世纪末它就用作佛事的供养具了。幡是由三角形的幡头,幡头下部、长方形的幡身、幡身左右垂下的幡手及幡身下部的幡足等各部分组成,素材有布(绢、绫等)、丝、金铜、玉、板、纸等。又因素材、颜色、大小、用途、图案等的差别,在名称上也有细小的出入,种类繁多,甚至一种幡都会有不同的名称。下面就依前述各方面,列举主要的幡如下:
一以材料而言,有锦幡、绫幡、绢幡、平幡、金铜幡、丝幡、玉幡、板幡、纸幡等。
二以颜色而言,有白幡、赤幡、黄幡、青幡、浅黄幡、绯幡、五色幡、杂色幡等。
三以大小区分,有大幡、小幡。
四以使用的场所而言,有堂幡、金堂幡、礼堂幡、讲堂幡、庭幡、屋上幡、高座幡、天盖幡。
五以用法而言,有灌顶幡、续命神幡、荐亡幡、送葬幡、施饿鬼幡等。
六以图案来区分,有绘幡、种子幡、三昧耶形幡等。
锦幡、绫幡、绢幡、平幡是以布为素材的幡,布制的幡又称为裂制幡,还包括罗幡、刺绣幡等种类,金铜幡是薄铜板制的幡,幡本体有些部分系透雕;丝幡是将丝束成幡手幡足,或将绢丝垂下作为幡手幡足的一种幡;玉幡是以玛瑙、琉璃、玻璃、水晶等宝物串连而成的幡;板幡由木制成;纸幡则由一张纸裁制而成。
白幡、赤幡、青幡、浅黄幡、绯色幡为单色幡,亦即每一面幡只使用一种颜色,用布、板、纸等作成。通常以青小竹为茎,黄色纸制作。是一种构造极为简陋的幡,多用于密教的修法;五色幡又叫五色彩幡,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具有青赤黄白黑的彩幡,颜色的搭配并无特别的规定;另外一种是将五种一幡一色的幡合并而称作五色幡。五色的寓意为五行,也表示五脏,以此色幡供养佛,即是养护供养者的五脏,及有延寿命的功德。其他一些如八色幡、九色幡、杂色幡等都是将几种单色幡合并起来的总称。
大幡、小幡仅为方便称呼,实际并无一定的尺寸及大小标准。
堂幡、金堂幡、礼堂幡、屋上幡等是以悬挂的地点命名的。金堂幡(又称中堂幡、佛殿幡),讲堂幡和弥勒幡等又总称为堂幡;而密教也将礼堂幡简称为堂幡。在这样的场合,使用八色幡及三昧耶形幡。至于悬于诸堂的幡则多使用锦幡、绫幡、刺绣幡。庭幡是祈雨时,用于庭仪的幡,多为玉幡、丝幡、青幡。高座幡是悬挂于导师或讲师高座的幡,天盖幡则悬挂在天盖的四隅。天盖幡又依修法的不同而种类也有差别。如修灌顶时,在天盖四隅悬挂色幡;修延命法时,在四隅挂二面黄幡;而修爱染法时则挂九色幡。
灌顶幡有使用秘锦幡及绣幡的记录。续命幡又称寿命幡。《释迦谱》卷五曾叙述阿育王卧病时,因为建幡祈求功德而获得十二年的延寿。《药师本愿经》也说,彼时病人之亲属朋友,若能为彼时依药师琉璃光如来,请众僧转读此经,燃七层灯,悬五色续命神幡,或得使彼识还,在梦中如明了自见。这表明续命幡为五色幡。荐亡幡又称命过幡,为死者积福德而建,《灌顶经》说,若有人临终而未终,当为之烧香燃灯续明,于塔寺中之表刹上悬命过幡,转读尊经竟三七日。所以然者,乃命终之时于中阴有如小儿身,罪福未定,应为修福,祈愿亡者之神识生于十方无量刹土。承此功德,必得往生。是为命过幡的功德。送葬幡又称四本幡,为葬列之用,用白纸或素绢制作四面,而在每一面分别写上一个弥陀、观音、势至等佛、菩萨的种子字及《涅槃经》上的话“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施饿鬼幡是用于瑜伽焰口的幡,主要使用纸幡,多半十分粗陋。
绘幡是描绘佛、菩萨、明王及天部的幡,包括佛像幡等,种类繁多;至于子幡则是以种子字代替图绘的幡;三昧耶形幡又称佛法幡,是描绘佛及菩萨三昧耶形的幡,所谓三昧耶形,即以形表佛、菩萨为悟道所立的誓愿,如诸佛的印相,观音菩萨的莲花及不动明王的剑等;此外还有一种幢幡,是六角或八角幢型所作的幡,将幢与幡的功德合为一体,而木制幢幡即称为木幢幡。
经文还有一些其他名目的幡,如《文殊师利问经》有龙子幡,《有部尼陀那目得迦》有师子幡、莫羯罗幡、龙幡、揭路荼幡、牛王幡等。
在殿堂的庄严具中,与幡相配合的还有欢门、幢、盖等。欢门是殿堂内用于庄严佛、菩萨像的一种方形锦制的大幔帐,欢门上大多绣有珍禽瑞兽、奇花异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