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是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观世音菩萨不仅是人们精神上的一种依托,也是众多艺术家乐于表现创作的题材之一。王祖光的观音作品,形象端庄,*法流畅,自成风格,在艺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被称为“观音王”。
王祖光大师创作的观音艺术形象,慈悲大度,造型千姿百态,有唐式观音、宋式观音、立式观音、持经观音、如意观音、送子观音、竹林观音等。王祖光大师说,为了掌握了雕刻观音的要领,他研究了许多瓷器、木刻、铜雕、绘画与石窟中观音的形象,总结了唐、宋、元等朝代观音的不同特点,不断探索,并将其运用于创作中。由于王祖光观察全面而深刻,尤其注重气质美的积累。因此,创作时,他能塑造出体型丰润、神态沉稳、形态庄重的观音形象——脸型面如满月、仁慈安详;服饰保留了古代的样式;手持如意、水平、串珠、莲花等物件,以求观音形象的延续性。
“佛教中,观音的脸形是面如满月,而现在的艺人却将观音美女化了。”王祖光大师说,经过多次的观察,他发现三十多岁的女性形象,很适合作为观音体形的参考。为此,王祖光雕刻的观音形象,多强调母爱的内敛,还带有当代优秀年轻母亲的神态特征——观音脸部略呈长形,五观略缩,鼻梁隆起,双目微闭下视,既清秀又有慈悲的神态,王祖光亲切称之为 “东方的维纳斯”,对心灵美极为赞誉。特别是卧式观音,线条简练,*法流畅,显示出一种动态下的禅思神韵。
在表现观音动态的细节上,王祖光以静为主,静中寓动——体态不宜婀娜,动作也不宜过多,而着意表现一些小小的动感,在细微之处独运匠心,或借手指的弯曲,或接衣带的飘动,以四两拨千斤的手法,使观音造像在禅思的神情中流动着一种灵气,总能给人心灵慰藉,产生了惊奇的艺术魅力。
独具风格的观音作品,是王祖光大师极尽了行云流水*法的外显。王祖光大师专攻寿山石雕古老且最基本的雕刻技法,也是“东门派”的看家技法——圆雕。在题材表现上,主攻佛教供奉的诸多菩萨中最为人们所熟悉和敬仰的“西方三圣”之一——观音菩萨;在五彩斑斓的石材选择上,他钟情于通灵透澈、洁白无暇的高山荔枝冻石,希望将观音冰晶玉洁的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动*之前,王祖光大师强调从思想入手,注重视觉,讲求触觉。比如,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王祖光,融合儒家、道家的思想观念,塑造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化身;视觉及触觉上,作品融入比例、现代人体雕塑等,集中了女性美的特征,既有东门圆雕的精致与通灵,又具有西门图章细腻及文化内蕴所在,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让人倍感亲切,似得以解脱。
天道酬勤,王祖光大师的付出已赢得了赞誉,声名远扬。其观音形象特征明显,“*法古朴,刻痕灵动,线面对比柔和,动静互映适度,人为之妙,有似天成。”许多喜爱寿山石的朋友,不必看落款,一眼就可辨认出王大师的作品。诸多收藏家纷纷上门求宝,尊称他为“观音王”。
观世音菩萨面容秀丽,双目微闭,柔和娴静,富有美感,脸部刻画尤为细腻,既端庄秀美而又慈祥亲切,让人感到可敬可亲。作品以简洁的线条,着意以人物手指弯曲的小小动感,使观世音形象在端庄肃穆中流露出灵气,十分和谐,流畅的*法,更是把观世音菩萨的神态表现淋漓尽致。
个人简介
王祖光(1942- ),男,福建省福州市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他擅长人物雕刻,尤其对观音雕刻深有研究。1981年起任福州石雕厂厂长 。其作品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杂志、报刊上发表。代表作品有:《亚非拉之歌》、《少年英雄张高谦》、《送子观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