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用品网 - 佛教用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民俗风情 | 企业新闻 | 人物专访 | 行业新闻 | 行业专题 | 用品知识 | 宗教文化 | 佛典故事 | 佛教礼仪 | 佛教论文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佛教文化荟萃 > 工艺佛像,增值收藏
P.biz | 商业搜索

工艺佛像,增值收藏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4-01-23  浏览次数:1482

工艺佛像,增值收藏
  佛像收藏是近年来收藏界的一大热点。佛像,即佛教造像,从形象上细分有诸佛、观音、菩萨、罗汉、护法等造型。就收藏而言,又有高古佛像和明清佛像之分。高古佛像是指明清之前的佛像,也称汉传佛像,一般历史价值高、艺术性强、内涵丰富,制作水平高,仿制难度大。佛像质地有金、铜、石、玉、木、漆、陶、瓷等多种,其中金、铜佛最受欢迎。但我国两千年的佛教史上曾历经“三武灭佛”等等数次“人祸”,许多佛像被摧毁,高古佛像已十分少见。明清佛像,也称藏传佛像,存世量相对要多,担当了佛像收藏的主要角色。这类造像一般都很完善,制作精良。
  佛像历来属于宗教法物,是人们用来供奉祈福的特定物件,一般人们面对它时或多或少会心存敬畏。因而,和书画、青铜器等不同,佛像被作为收藏界的一员远比其他瓷玉杂项要晚得多。一直到清代乾嘉时期,金石考据学兴盛起来,许多石佛造像因有文字题记,才引起金石学家的关注,如《金石萃编》、《环宇访碑录》、《中州金石记》等,著录了不少石佛像。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佛教造像尤其是鎏金铜佛像逐渐引起国际收藏界的重视。
  佛像市场上,藏传佛像的收藏远好于汉传佛像。而海内外藏家则十分重视明清宫廷造像,于是明清的金铜佛像也就构成了今天中国古代佛像投资市场的主体。明代宫廷造像始于永乐时期,只延续到宣德时期。永宣之后,明代宫廷造像突然销声匿迹,因此至今尚未发现有永乐、宣德之后的明代宫廷制作的藏传佛像。明永乐年间,宫廷还设置专属的造像机构“御用监佛作”,专门负责铸造佛像和佛事所用的法器。到了清朝,宫廷造像的繁荣主要集中在康熙、乾隆两朝,特别是乾隆时期,由于皇帝个人的信仰需要,故而佛像的造像量很多。
  判断一个佛像的价值不在于它的材质,主要看它在佛教造像史上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价值,体现在它的工艺和铭文上,材质只是参考因素。一般来说,佛像尺寸越大的价值越高;宫廷铸造的高于民间的;在藏传佛像里,忿怒相高于吉庆相;菩萨装高于佛装。一样的造像,释迦牟尼、药师就没有菩萨像价值高,因为佛装造像只是穿一件袈裟,里面有一个护围,手里托一个法器;而菩萨造像就不一样了,所持物品很多,净瓶、柳枝等,外围的衣服也是多层面的,加上身上的饰物很多,展示出了当时高超复杂的工艺。
  链接:永宣造像
  在藏传佛像艺术里,明朝宫廷制作的金铜佛像尤为引人注目。由于明朝宫廷造像的制作主要集中于永乐和宣德时期,所以又通称“永宣宫廷造像”,或简称“永宣造像”。永宣造像不仅做工精细,风格成熟、统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而且是明朝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汉藏友谊的重要历史见证。明朝对西藏采取的“众封多建”的民族宗教政策,使明朝中央政府与西藏各地、各教派势力取得了更加广泛的联系。北京作为明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在内地传播的中心。由于藏传佛教在北京的这一影响,藏传佛像艺术也因此在北京大规模开展起来。
  鉴别永宣佛像
  从时期特点来鉴别 永乐时期的佛像,分为前期和后期。永乐前期,是明朝宫廷造像的开创时期,佛像整体造型、装饰风范基本成熟,但是一些局部或多或少地保留了印度和尼泊尔造像的遗风。其特征表现为造像体态优美,形象妩媚,装饰繁缛,气质高雅。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莲花座上的莲花瓣,其形制细长饱满,劲健有力;永乐后期,是明朝宫廷造像的定型时期,造像的体态趋于平稳,很少见到三折枝式的动感造型。造像面部也发生了变化,嘴变大,人中变长,脸变得较方。而最为明显的是莲花瓣,其形制比永乐前期略为宽肥,而且在莲瓣头部出现了卷草纹。这一时期是明朝宫廷造像的兴盛时期,现在遗留下来的宫廷造像大多是这种类型。宣德时期宫廷造像基本承袭永乐后期风格,但也略有变化:造像身体更趋肥硕,略显臃肿。造像体量都较大,一般20厘米以上。造像面部宽平,更趋近汉化和男性化。莲花瓣更加肥硕饱满,莲瓣头部的卷草纹饰更加繁缛,更具装饰意味。衣纹的质感比起永乐时期也更加强烈。
  从制作工艺特点鉴别 首先,从制作工艺上看,一般都采用黄铜铸造。铸造方法是中原传统的失蜡法。造像都是整体合铸,无分铸和焊接现象。而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部分仿品为红铜,并且有焊接痕迹。其次,从底款看,永宣造像上一般都刻纪年名款“大明永乐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刻款形式完全相同,阴刻,六字款,字体柔美。刻款位置也完全一致,都刻在莲花座座面的正前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六字款中的“年”字的写法,其左边的一短竖习惯用一点来代替;还有“大明宣德年施”款中“德”字的写法,其右边“心”字上面都少一横。这两个字的写法与明朝永宣时期官窑瓷器款识上的“年”和“德”字的写法完全一致。造像的署款都是从左至右的顺读形式,而不是当时汉地传统的自右至左的倒书格式。最后,从佛造像特点看,造像高度大约多为20厘米左右,比较大型的造像虽然有,但数量极少。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