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苏绣 技艺精品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4-01-23 浏览次数:1539
苏绣历史悠久,特别是宋代以后,“家家养蚕,户户刺绣”,苏绣工艺日臻成熟,出现了绣线巷、滚绣坊、锦绣坊、绣花弄等坊巷,苏州刺绣之兴盛,可窥得一斑。
传统苏绣 技艺精品
苏绣是中国传统的丝织绣品,可追溯到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代。刘向《说苑》曾记载:“绣衣而豹裘者”。由此可见,苏绣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绣(中国的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之一,是有其历史缘由。
常说的“苏绣”,通指以苏州为中心,遍布整个江苏边境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江苏地大物博,气候温煦,桑业发达,盛产丝绸,自古就有“锦绣之乡”美称。优越的环境,绚丽多彩的锦缎,轻腻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奠定了有利条件。
春秋时期,吴中地区便将刺绣用于服饰,到了明代,江南开始成为丝织手工业的集散中心。当时,苏州的刺绣艺人,结合绘画等艺术作品进行制作,所绣物件栩栩如生,诗韵古意,让人有“以针作画” “巧夺天工”之感。其中,在刺绣的整体构图上,有突出贡献的是,吴门画派的艺术家唐寅 (伯虎)、沈周,他们大大推动了刺绣的发展。从此,刺绣艺术无论在针法的技巧、色彩变化和图案选择等方面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名手辈出,流派繁杂。当时,皇室进贡的大量刺绣艺术品,几乎都来自苏绣艺人。
苏绣作品以其旖旎、艳美、富有层次感闻名于世。常见有“小猫”、“金鱼”“花鸟”、“走兽”、“山水”、“人物”、“静物”等各类题材。在技艺上,表现手法极为丰富,采用苏绣与发绣结合,发绣与发刻结合,刺绣与缂丝结合,刺绣与缂毛结合等等样式,为其衍生和发展开辟出一条条道路,大大加强了苏绣表现力度和画面效果。苏绣所以令人爱不释手,主因是其品种、造型、图案、画稿、针法、绣法、色彩、技艺、装裱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而针法的穿插运用,是构成绣品各种艺术形象的特色语言。而今,刺绣已发展到43种。基本针法有:齐针、正抢、反抢、迭抢、平套、散套、集套、擞和针、施针、接针、滚针、切针、辫子股等32种;辅助针法有:扎针、铺针、施毛针、旋毛针、刻鳞针等5种;变体绣针法有:迭绣、穿珠、帘绣、钉绣、贴绫、虚实针等6种。在绣品制作过程中,艺人为更好表现物体形态特征,运用多种针法,进行变化。如绣猫,毛丝用施套针,眼珠和眼白用集套针、施针,胡须及眼眶用滚针,通过针法的灵活应用,使绣出的物像活灵活现、极为可爱。
苏绣的技艺特色,大致可用“平(绣面平伏)、齐(针脚整齐)、细(绣线纤细)、密(排丝紧密)、和(色彩调和)、顺(丝缕畅顺)、光(色泽光艳)、匀(皮头均匀)”八字来概括,不同于国内其他地区的绣品。
苏绣主要分为两大种类。一是日用品。有生活小用品,如荷包袋、眼镜袋、折扇袋、名片袋、团扇面、小挂件等。有衣饰鞋帽,如披肩、旗袍、围涎、衬衣、虎头鞋。有室内用品,如被面、桌围、椅帔、门帘、台布、沙发靠垫、电风扇套等,以及其他用品如车轿装饰、戏衣、寿衣等。日用品的图案有纹样结构中心突出,艺术造型夸张,富有装饰等特点。形式常见有单角花、对角花、四角花、一团四角花、满底花等。二是欣赏品。有摆件(长、方、圆各种规格的台屏)、挂件(画片、立轴、中堂、对联等)、立件(单屏、折屏等)及册页等。其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卉、飞禽、走兽、静物、书法、装饰等图案均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欣赏品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小猫”和“金鱼”。 1986年,在保加利亚举办的第六届普罗夫迪夫国际春季博览会,苏州刺绣厂送展的一幅双面绣《长毛猫》荣获金质奖。1984年,苏州刺绣研究所送展的一幅双面绣《金鱼》,获得第五十六届波兰波兹南国际博览会金质奖。
如何挑选苏绣
出于苏绣本身工艺的复杂程度,决定了苏绣不能随工业发展进行批量生产。因而,对于苏绣这一古老手工艺,只存在优劣之别,不存在真伪区分。
好的苏绣作品融合了手艺人对工艺和艺术双重要求。我们通常把这双重要求作为苏绣优劣的考衡标准,并进行如下辨别:一、作品整体的图案构思;二、作品细节的精致程度;三、色彩的感觉和艺术表现。一件好的作品,不仅图案美观,细节处理细致,而且颜色富丽,给人独到的视觉感受。而劣质产品的图案则表现呆板、粗劣,设计简易。
苏绣的挑选时最重要的是看光洁度,如果绣线的较稀,光洁度就不,好的绣品,线绣很密,图案富有立体感,光洁度很高。同时,花线的粗细也是作为辨别的一种方式,苏绣中称一根花线的1/2粗为“一绒”,1/12粗称“一丝”。“劈丝”要将一根花线再分为若干份。苏绣根据不同布质、色彩要求及题材,灵活运针,用花线的“劈丝”来表现绣品的质感。如绣织金鱼鱼尾,花线要细,排针要虚,才能表现出透明感。再比如绣绒猫,依据毛丝变化来掌握丝理,绣的猫毛表现出茸茸的质感,非常形象。
苏绣座架大都采用中国古典式样的红木雕花,因而架子也是辨别苏绣好坏的一种途径。劣质的苏绣,苏绣架子的材料常用白木,时间长了就易龟裂。不易保存。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