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用品网 - 佛教用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民俗风情 | 企业新闻 | 人物专访 | 行业新闻 | 行业专题 | 用品知识 | 宗教文化 | 佛典故事 | 佛教礼仪 | 佛教论文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民俗风情 > 佛教名山难容修行人 鸡足山事件昭示佛门不可欺
L.biz | 商业搜索

佛教名山难容修行人 鸡足山事件昭示佛门不可欺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4-02-12  浏览次数:15705

鸡足山茅棚住山僧(图片来源:知情者提供) 

你见过佛教名山全体寺院关山门谢客的事吗?你见过隐居山间的出家人被人拆了茅棚的事吗?2014年春节前后,这两件亘古未有的奇事,相继发生在迦叶尊者守衣入定,等候弥勒佛下生人间的圣地——云南大理鸡足山。

这里是令佛弟子心驰神往的“妙香佛国”,而今却成了挟佛敛财的造业场。

水冷石枯百千难,圣山难容一茅棚

梁文道在凤凰卫视纪录片《边陲佛地——鸡足山》中说:“每当您觉得佛教已经太世俗化、城市化、商业化的时候,不要忘记,山后的树林里面,总有另一条路可走。”

这“山后一条路”指的是鸡足山历来住山苦修的传统。然而,挟佛敛财的黑手不仅把前山搅得乌烟瘴气,连后山隐修的清净之路也正在被堵死。

千百年来,鸡足山有无数住山僧潜修。清初重修的《鸡足山志》曾记载:“鸡足山有三十六大寺,七十二庵,千余庵所静室,住山僧众达五千余人”,其中“木香坪,在檀花箐东南,与点苍山遥遥相望,坪在高顶,围环20里,四周皆深林密竹,瑶草生香,昔僧人多于此结庐习静。”

国家宗教政策落实后,住山传统渐得恢复。2000年后,鸡足山的住山已形成一定的格局。为了便于来自全国各地的僧人住山清修,在信众的支持下,陆续修建了几处茅棚,迄今为至,已有数百人次来此住山静修。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也欣然为茅棚区所在的木香坪题词:鸡足山木香坪释子茅棚区。

木香坪未拆前的茅棚(图片来源:知情者提供)

然而,战火亦不能侵袭的茅棚却在21世纪屡屡遭遇危机。2005年后,有关部门以“有碍观瞻”为由将前山强行划为景区,修行人被迫搬迁到后山。2010年,华能集团计划占据此地修建大型风电场,引起佛教界强烈反对,在多方争取下风电场计划被取消,住山僧人暂时得到了安静。

但好景不长,此后陆续有开发商看重木香坪,各级政府对住山僧的态度也从原来的支持转变为现在的驱赶,并以“涉嫌擅自改变林地用途”、“ 茅棚破坏冰川遗迹”等种种借口,准备强拆茅棚和驱赶住山僧众。”

2013年8月20日,大理市林业局发出的告知书。(图片来源:知情者提供)

茅棚强拆从去年开始便引发众多网友的关注和声援。住山僧和居士们或给州政协上交提案,或向林业局报告,乃至信访、恳求,穷尽各种办法。然而,马年春节前夕,这片清净的兰若处还是被粗暴地推平了。

正如《永嘉证道歌》所云: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穷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鸡足山僧虽衣衫褴褛,却心怀无价珍宝。他们是迦叶尊者头陀行家风的承载者,是佛教正法的住持者。有诗赞曰:头陀苦行住深山,水冷石枯百千难,不忍娑婆沉沦苦,已得迦叶青眼看。

这些久经水冷石枯、百千磨难依然勇猛精进的头陀行者,理应得人天尊仰、万众呵护。然而,巍巍圣山在贪欲的挟持下难容一片清净茅棚。新年伊始,他们无处容身,只能枯卧雪地。

自古以来,鸡足山的万众瞩目得益于佛法的流布和教化,得益于头陀苦行的佛教传统。正如网友兰若山居所言:如果没有茅棚,没有示现苦行的修行人,就无法标立鸡足山的佛教文化特色。但地方政府和商业牟利者只要旅游暴利,不明佛法缘起,将隐修者茅棚区清除,将真正的僧团驱逐。这鼠目寸光、颠倒至极的行径,势必引发大众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好端端一座圣山,已被功利践踏。旅游经济的如此“文明”,令人发指!

为僧有刚骨:守土有责,修行在这里,也死在这里

对鸡足山而言,这是一个磨难重重的开年。但从佛协到寺院到住山僧众,在挟佛敛财、夺寺驱僧的暴行下都选择了坚守和抗争,让人看到勇气与希望。

见宽法师是来自台湾的住山僧,台湾佛教界当年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历史想必也有诸多耳濡目染——他与住山僧众的共同维权抗争是一个标志。来自汉传佛教两岸的法师正携手共同面对挟佛敛财的贪婪。茅棚被拆后,他在雪地里支起帐篷,为代表着佛法精神的茅棚四处奔走,誓与圣山共存亡:“我是一位僧人,守土有责,修行在这里,也死在这里!”

誓与圣山共存亡的住山僧见宽法师(图片来源:知情者提供)

你挟佛敛财,我闭门谢客,反挟佛敛财进入新阶段

当地网友指出:“森林公安以山僧非法用地为名试图强拆的背后,依然是资本和公权力的寻租。环洱海数以亿计的大项目多的是,强拆只是冰山一角罢了。”挟佛敛财,夺寺驱僧的恶行已然在鸡足山愈演愈烈。

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将西方的教堂和汉地的佛寺作对比。在西方,哪个城市会把心灵的归宿与信仰的家园圈占起来,打造成旅游产业的顶梁柱、降格成生产总值的增长点?而在中国,游历寺院的第一步:进景区、掏现金、买门票。多少次,僧人甚至要掏钱买门票才能回家(寺院)。

从少林寺到法门寺,从峨眉山到鸡足山,名山祖庭被理所当然地当成旅游业的重点利用对象和地方GDP增长的资源库。在旅游开发的名义下,圣地被圈占,僧团主体被剥离,佛教神圣性被消解,大众对信仰的崇敬被荼毒,佛教被择洗干净作为吸金工具转手让渡给商业机构运营谋利、共享“发展成果”。佛法被金钱垄断,信仰被买椟还珠,圣地被打造成摇钱树,庙产经济之祸早已不是腠理之疾。

但是,有掠夺就有守护,有压迫必然有抗争!

2013年,护法大众曾建议兴教寺宣布免门票以昭示立场。5月10日,湖南29家寺院联名宣布取消门票,此后又有4000多家寺院宣布不收门票。

如果说“去门票化”是佛教界迈出向挟佛敛财、庙产兴商抗争的重大一步,那么鸡足山集体闭门则是紧随其上的严正昭示:三宝庄严,不容肆意践踏;佛门宽容,绝非软弱可欺。

鸡足山的挟佛敛财既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毒瘤事件,也是我国深化经济改革历程中的一个转折点。

在这个转折点上,牟利者当深刻警醒过去三十年在GDP竞争机制下,疯狂挟佛敛财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反思掠夺宗教资源,发展庙产兴商、宗教产业化最终对社会人心产生的根本威胁。

在这个转折点上,佛教界需要拿出“守土有责”的底气和骨气。因为,佛弟子守护的不仅是道场,更是广大民众心中的一方净土;佛弟子抗争的不仅是挟佛敛财,更是世间的污风浊流;佛弟子维护的不仅是僧团的合法权益,更是众生的法身慧命。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