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用品网 - 佛教用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民俗风情 | 企业新闻 | 人物专访 | 行业新闻 | 行业专题 | 用品知识 | 宗教文化 | 佛典故事 | 佛教礼仪 | 佛教论文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文化交流 > 正确认识藏传佛像的价值
M.biz | 商业搜索

正确认识藏传佛像的价值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4-06-23  浏览次数:242

    收藏藏传佛像一定要了解西藏地区历史上佛像制作的发展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你所收藏的佛像的年代、制作地及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我们在南方市场所见到的藏式佛像多是清末、民国初期汉地工匠仿造,造型枯瘦,四肢细小,器壁薄,鎏金量少,以至一些收藏者认为藏传佛像不值一玩、价值不高。其实,真正藏式佛像制作大都是相当精美,价值颇高。本文对藏式佛教造像进行粗浅的解释,供广大收藏者参考。


  藏传佛像艺术的发展与佛教历史同步,经历了由初期的模仿印度、尼泊尔、唐朝艺术到逐渐形成自己鲜明风格的过程。


  西藏佛像的制作严格遵循造像量度经的规范,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作为佛的审美标准,佛像的比例尺度、姿态、手印、服饰、法器都有一定之规,造像匠师循规蹈矩,所以历经千年,佛像的基本形象变化不大。


  藏传佛像在十至十三世纪佛教后弘期前期,造像多模仿外来艺术风格,随着佛教的重新崛起,藏西阿里地区一度成为佛教中心。十至十二世纪的藏西地区佛像,受相邻的西北印度斯瓦特、克什米尔地区佛教艺术影响较大,藏中、藏南受东北印度帕拉王朝、尼泊尔佛教艺术影响较大。藏东地区与汉地佛教艺术联系密切。这一时期的佛像,因地域不同,艺术传统各异,佛像形制风格复杂多变异彩纷呈。直至十三、十四世纪藏传佛像逐渐形成自己的民族风格,制作的佛像,面庞清秀具有藏民族特征,一改早期佛像印度人的脸相,身材略显僵硬但姿态挺拔,富有生气。至十五、十六世纪藏传佛教艺术达到高峰时期。佛像造像各部比例和谐,造型端正稳健,神情祥和庄严,能把佛的精神境界传达得更加细腻入微,艺术表现力已臻炉火纯青。


  十三世纪开始,西藏与内地关系日益紧密,以元代的萨迦派、明代的噶举派为代表的西藏佛教东传内地,汉藏艺术双向交流成为西藏佛像艺术风格的主流。藏传佛造像的样式在内地特别是北方地区影响较大。汉族的传统雕塑技法依然在承袭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但已呈现衰落趋势。只有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宫廷所造的藏传佛像极为精美,是内地所造藏传金铜佛像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明中期以后汉式传统佛像普遍衰退。但藏传佛像继续模仿,永、宣官造佛像并一直流传下来,所以制作水平并没有衰退。至清代汉地造像继承明代的风气,皇宫造像都请西藏地区制像高手参与设计和制作,造成西藏系统的造像成为主流。技法上康熙时代造像水平还较高,至乾隆时代,开始“公式化”,造像已没了生气。而南方民间佛像制作,更是以汉族传统手法雕塑。日见衰退,不复振作了。


  收藏藏传佛像一定要了解西藏地区历史上佛像制作的发展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你所收藏的佛像的年代、制作地及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我们在南方市场所见到的藏式佛像多是清末、民国初期汉地工匠仿造,造型枯瘦,四肢细小,器壁薄,鎏金量少,以至一些收藏者认为藏传佛像不值一玩、价值不高。其实,真正藏式佛像制作大都是相当精美,价值颇高。本文对藏式佛教造像进行粗浅的解释,供广大收藏者参考。


  藏传佛像艺术的发展与佛教历史同步,经历了由初期的模仿印度、尼泊尔、唐朝艺术到逐渐形成自己鲜明风格的过程。


  西藏佛像的制作严格遵循造像量度经的规范,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作为佛的审美标准,佛像的比例尺度、姿态、手印、服饰、法器都有一定之规,造像匠师循规蹈矩,所以历经千年,佛像的基本形象变化不大。


  藏传佛像在十至十三世纪佛教后弘期前期,造像多模仿外来艺术风格,随着佛教的重新崛起,藏西阿里地区一度成为佛教中心。十至十二世纪的藏西地区佛像,受相邻的西北印度斯瓦特、克什米尔地区佛教艺术影响较大,藏中、藏南受东北印度帕拉王朝、尼泊尔佛教艺术影响较大。藏东地区与汉地佛教艺术联系密切。这一时期的佛像,因地域不同,艺术传统各异,佛像形制风格复杂多变异彩纷呈。直至十三、十四世纪藏传佛像逐渐形成自己的民族风格,制作的佛像,面庞清秀具有藏民族特征,一改早期佛像印度人的脸相,身材略显僵硬但姿态挺拔,富有生气。至十五、十六世纪藏传佛教艺术达到高峰时期。佛像造像各部比例和谐,造型端正稳健,神情祥和庄严,能把佛的精神境界传达得更加细腻入微,艺术表现力已臻炉火纯青。


  十三世纪开始,西藏与内地关系日益紧密,以元代的萨迦派、明代的噶举派为代表的西藏佛教东传内地,汉藏艺术双向交流成为西藏佛像艺术风格的主流。藏传佛造像的样式在内地特别是北方地区影响较大。汉族的传统雕塑技法依然在承袭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但已呈现衰落趋势。只有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宫廷所造的藏传佛像极为精美,是内地所造藏传金铜佛像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明中期以后汉式传统佛像普遍衰退。但藏传佛像继续模仿,永、宣官造佛像并一直流传下来,所以制作水平并没有衰退。至清代汉地造像继承明代的风气,皇宫造像都请西藏地区制像高手参与设计和制作,造成西藏系统的造像成为主流。技法上康熙时代造像水平还较高,至乾隆时代,开始“公式化”,造像已没了生气。而南方民间佛像制作,更是以汉族传统手法雕塑。日见衰退,不复振作了。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