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用品网 - 佛教用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民俗风情 | 企业新闻 | 人物专访 | 行业新闻 | 行业专题 | 用品知识 | 宗教文化 | 佛典故事 | 佛教礼仪 | 佛教论文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须弥山:传说中的世界中心的几个面孔
P.biz | 商业搜索

须弥山:传说中的世界中心的几个面孔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4-07-10  浏览次数:207

  

须弥山


  须弥山位于六盘山余脉。须弥山东麓有100多处石窟,总称“须弥山石窟”。古时,山下的寺口子河被称为石门水,水上曾设石门关,是丝绸之路东段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原汉王朝与西域各少数民族争战与修好的重要关防。如今,关址已荡然无存,只有分布在8座山崖上的石窟,仍然焕发着艺术的光辉。随着笔者的脚步逐渐深入其中,随着参会专家的精彩言论纷呈,须弥山的多元面孔渐渐清晰。


  面孔之一:传说中的世界中心


  须弥山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名山,在佛教中具有非凡的意义。佛教经典中所说的须弥山是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高达200多万里,相当于200个地球摞起来那么高。而且须弥山有日月环绕,山顶为释帝天,四面山腰为四大天王所居。敦煌、云冈等石窟的许多佛教造像和绘画都以须弥山为题材,以此来表示天上的景观和仙境。


  了解了佛教中关于须弥山的传说,很多人不禁感到好奇:宁夏须弥山之名源自何处?从早期的石窟壁画来看,须弥山一名由来已久,基本是伴随着佛教东传,即与佛教经典的翻译、石窟的开凿、佛本生故事及石窟壁画的出现而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须弥山石窟如同佛教神山,文化内涵极其丰富。耐人寻味的是,我国的石窟开凿由西向东,沿丝绸之路展开,如明珠一样星罗棋布,却为何将“须弥山”之名冠在固原?研究佛教文化的专家们认为,这是因为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炳灵寺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已是盛名远扬,只有以佛教圣山命名,才能使须弥山石窟更有影响,更具吸引力。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教授陈悦新从事须弥山石窟研究已有近20年的时间,她告诉笔者,据史料记载,宋代已有须弥寨,须弥寨应该是因了须弥山而来的。因此,须弥山之名最晚也当始于唐代,相对确凿的年代应在须弥山大佛开凿之后。到了唐代末年,须弥山之称已约定俗成。明代《万历固原州志》在记《重修圆光寺大佛楼记》碑文里,已直呼“须弥山”之名了。


  面孔之二:古代军事要塞


  须弥山处在古代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位置,不仅是宗教和文化交流的中心,还是经济交流的中心。


  须弥山是丝绸之路西出长安后第一座著名的佛教石窟圣地,也是著名的石门关所在地。石门关是隋唐前后著名的七关之一,为西北通往唐朝都城长安的要冲,是屏蔽中原及长安的门户。


  据史料记载,须弥山石窟所处的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河西走廊、大漠南北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丝绸之路开通后,这里又成为由长安到西域最短路径的必经之地。到了唐代,唐王朝为了加强边疆防卫,又在这里设立了石门关,制约着中原与西域的军事与交通,使这里有着“关中咽喉”之称。宋代,这里还是平夏城黄铎堡的险要关隘,宋和西夏的边境交叉之地。


  面孔之三:古代历史沿革的记载者


  我国石窟的开凿与佛教的传入有着密切的关系。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到了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全国上下争相崇信的“国教”。当时,全国大力提倡开凿石窟,须弥山就是在那个时期应运而生的。


  须弥山石窟的开凿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有研究者认为,一方面是为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以及中西文化的融汇,另一方面是源于北魏时期统治阶层的信仰及其崇佛浓郁的政治环境,再加上北周政权奠基人宇文泰对原州(今固原)的着意经营,使得固原在唐代无论从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


  中国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丁明夷从事石窟研究近50载,他认为石窟艺术是一部鲜活的“历史书”:“比如说须弥山石窟的造像中,北周时期的人物造像非常有代表性,如果有人拿北周时期的古董去做鉴定,其实就可以以须弥山石窟北周时期的人物像进行比照。”


  须弥山石窟还有唐、宋、西夏等各个时代的题记多处,这些题记,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


  面孔之四:处于石窟造像手法的过渡带上


  须弥山石窟开凿时间早,佛造像采用石刻手法雕造。有研究者认为,这种石刻造像艺术手法的更替和定型,是在须弥山完成的,它为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造像奠定了基础。我国的石窟造像有雕塑和开凿两种形式和类型。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造像为泥塑,敦煌莫高窟为泥塑彩绘,炳灵寺造像大多为彩塑或者石胎泥塑,麦积山石窟仍是以石胎彩绘为主。而山西云冈、河南龙门石窟造像均变成石刻雕凿,须弥山正好处在石窟造像泥塑与石刻的过渡带上。


  除了造像手法,须弥山石窟中还有很多时代特色鲜明的造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通常被称为第5窟的大佛楼大佛造像。这是一尊高20.6米的露天弥勒佛坐像,大佛仪态端庄而安详,为唐代武则天时期所开凿。这尊高耸的大佛造像虽是砂崖雕凿,但造型和雕凿的刀法却给人以泥塑一样的柔美感。该大佛比山西云冈第19窟大坐佛还高7米多,也比云冈石窟中最大的第19窟坐佛和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卢舍那佛还高,是全国大型石窟造像之一。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