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顶塔佛教文化艺术
九顶塔佛教文化艺术
九顶塔位于柳埠镇东南的灵鹫山腰九塔寺内,建于唐代,旧有古寺,名九塔寺,久废。明许邦才《重修九塔寺记》称,“其塔一茎上而顶九各出,构缔诡巧,他寺所未经有,故寺名九塔寺”。
塔砖砌,高十三点三米,塔身分上下二段,各占其半;下段砌筑粗糙,似乎原来壁外曾有包砌;上段砌筑精良。塔身腰间有水线,水线以下用桃花浆粗砌,水线以上为水磨对缝砌法,基呈八角形,单层砖塔,为水磨对缝砌筑而成。檐叠涩向外挑出十七层,又叠收进十六层,基、身、檐均呈凹形曲线,异常柔和。
塔刹部结构处理奇异,在八角形屋顶上面砌出平台,九座小塔集中台上:在塔檐上端各隅角处,筑有方形三层小塔八座,高二点八四米,中央筑有中心塔,高五点三三米,形塔林式塔顶,故名九顶塔。塔身南面距地高三点一米处,辟一拱门,通塔心佛室,室内雕一佛工罗汉,并有残存壁画。
九顶塔造型最值得称道的是它的繁简对比和凹弧处理。上部九塔是主题所在,形象丰富,下部尽量简化,对比鲜明。八角塔身和屋顶平面都向内凹进,使屋角有类似起翘的微妙效果。屋檐的挑出和屋面也都内凹,光影非常动人。曲线、曲面与完全由直线组成的九座小塔也构成对比。国内罕见,日本出版《世界美术全集》称该塔:“匠意纵横,构筑奇异,其它无能及”。一九六二年,建筑学家梁思成指导维修,认为此塔应为唐代遗物。一九八八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