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宗教事务局30日在北京邀请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环境保护部、农业部、清华大学等宗教界、政府部门及学界代表,就倡导合理放生的新风尚举办座谈。
两大全国性宗教团体并于当天会中发出倡议书,以期引导信众随缘放生、合理放生,让善行真正结出善果。
放生,是佛、道教有崇尚自然、保护生态的传统之一,本意以慈悲护生之心,救助受伤或濒临死亡的动物,放归适合其生活的自然环境。但当前中国各地放生活动,已出现外来物种导致本地物种濒临灭绝、大规模及超负荷放生破坏生态平衡、未经动物检疫而留下疾病传播隐患、形成“捕捞、出售、放生后再捕捞”的产业链等令各界担忧的问题。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当天表示,历史上,中国佛教力倡戒杀、素食,形成悠久深厚的放生文化。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中国佛教协会在倡议书中提出“智慧放生”、“理性放生”、“科学放生”、“随缘放生”等经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新理念。
中国道教协会则在倡议书中提出,道教把动植物看作是有灵性的,对其应怀有对待人的生命所具有的恻隐之心。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认为,现代社会应提倡“护生”理念;阐释道教历代祖师关于少私寡欲的论述;反对一切侵略战争、一切形式的恐怖活动。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蒋劲松则认为,对于放生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今天大众媒体、网络舆论态度较为严苛。他提出,应当承认放生者的善良发心,正视其教育感化的正面作用,多从加强不同团体协作、健全法律等角度去推动合理放生。
长期调查民间放生活动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资深会员于凤琴提到,当下中国各地的放生团体良莠不齐,许多活动带有严重商业性、功利性,如何进行规范整治是当务之急。
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副司长侯代军在会中介绍,今年6月,环保部发布《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分类、调查与编目技术规定(试行)》,希望相关部门联合探索应用宗教文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机制;同时,应建立放生护生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加强放生护生基础研究并开展科普和专业培训指导。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在提交座谈会的书面致辞中提出,放生活动举办不当,会好心办坏事;“我们一方面要坚决反对借放生活动敛财的丑陋行为,另一方面也要依据国家法律、宗教教义和科学方法规范放生活动,促进放生活动健康有序进行。”
王作安表示,当天围绕放生问题进行的研究,是希望各方集思广益,凝聚共识,规范放生行为,共同推动形成慈悲护生、合理放生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