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用品网 - 佛教用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民俗风情 | 企业新闻 | 人物专访 | 行业新闻 | 行业专题 | 用品知识 | 宗教文化 | 佛典故事 | 佛教礼仪 | 佛教论文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大愿法师:禅悟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7.biz | 商业搜索

大愿法师:禅悟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4-08-01  浏览次数:258

  以前常常听到儒商这个说法,最近这些年则又有佛商之说。那么,佛法或者佛教文化对商业运作、企业管理究竟有哪些积极贡献?可以发挥出怎样的功能?


著名佛教学者吴言生教授讲禅与管理

 

  管理的目标:回报员工、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管理分三种境界、五个层次。


  初级境界:物的管理
  第一层次:感性的管理——“自习课”
  摸着石头过河,凭感觉和判断力来管理企业,一般初创的企业常常处于此层面上。


  第二层次:理性的管理——“复习课”
  一定的实践经验积累之后,可以上升为理论层次,总结并优化,进而更好地指导企业的发展。


  第三层次:量化管理——“数学课”
  以数学模型、模式来考核成本、建立营销网络以及其他的管理活动,力求精确化、量化。
  以上三种管理层次都属于器世间物的管理,不论它多么高深,都属于管理过程中最基础的东西。


  中级境界:人的管理
  第四层次:人性管理——“心理学课”
  这是超越了物质层面的管理,注重对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把员工视为资源之一。有了以人为本的共同合作,成就事业,员工对企业形成了凝聚力、向心力。


  高级境界:自性的管理
  第五层次:禅悟的管理——“禅修课”
  这种管理境界,实际上已不需要管理了,因为已经极大地调动了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禅悟管理需要企业家自身达到了比较高的境界,他自己已经开启了运用禅的智慧、佛法的智慧的能力,所以他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能够让自己并帮助员工开启内在的慈悲与智慧。这样既是工作,又是修行。这时企业的一切动力都是从自心流出的,员工自动自发地努力去做事,这时候不需要管理,但是却达到了管理的最好境界。达到这个层次,企业肯定是立于不败之地的。


  物的管理时,把员工看成是“物”,是赚钱的工具,那么他们只能发挥物的作用,员工也将以物质刺激为工作的动力。


  人的管理时,把员工看成是“平等的人”,这时他们可以发挥人的积极性,这时以人情为动力。


  禅悟管理时,把员工看成是“菩萨”,他就可以在你的企业里发挥菩萨的能量了,觉悟解脱成为动力。
  所以,看待的角度不同,你得到的力量也不同。


  三种境界,用另一种相似境界的说法来描述——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只见财产和物,有我执。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不执着于具体的物相,但还执着于“管理”,还有法执。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万事万物让它以本来面目发挥妙用,欢喜自在,有智慧有慈悲,前面的两种我法二执都不见了。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