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咯,就在这,在这鸡舍里面。”26日,长沙县开慧镇开慧村村民彭延桂带着记者来到鸡舍旁,他从咕咕乱叫的鸡群里搬出一块石匾,让人惊奇的是,这块带着鸡群余温的石匾上,竟然刻有“皇清乾隆二十一年孟冬月榖旦”的字样。
重建古寺,惊现“百年”石匾
距杨开慧烈士故居约2公里处的僧家洞,群山环绕,树木茂密,丛林深处有一间寺庙叫作兰花寺。
“寺庙相传有300多年历史,香火盛极一时,也曾多次开展过地下革命工作。但在文革时,寺庙全部被毁。”今年上半年,开慧村的江明浩、缪新桂几位老人开始筹划重建兰花寺,在调查还原寺庙资料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当年寺庙门前牌坊上的石匾存于农民彭延桂家中,这也是兰花寺留给后人的唯一痕迹。
石匾如今已经不再完整,现存的右中部分高53公分,长83公分。最右端镌刻着“皇清乾隆二十一年孟冬月榖旦”的字样,乾隆二十一年即是公元1756年,按推算,距今已是258年。在石匾正面还刻有“四空”两个正楷大字,中间部分镌刻着文字,均为繁体文,因为时代久远,部分文字已看不出模样。“最左边是'方表'两个字,但那部分石匾不见了。”彭延桂说,他家的位置正在兰花寺的旧址上,土地是解放初期土改时分得,“石匾一直就放在猪舍里拦猪,现在又用来拦鸡鸭,哪里晓得有什么价值。”
“牌坊是麻石建造,石头后来用作修桥。”当地90岁老人侯佳仕参与了当时拆除牌坊的工作,而关于牌坊是何时建立,石匾是何人所赐,他也不清楚,只记得牌坊建造地并不高,土改时,寺庙的土地房屋被没收,寺内的和尚也云游四方去了。
到底是乾隆嘉奖还是民间制造
“祝圣庵,怀翁老和尚坊表……即心即佛,弥出弥嘉;广增福地,选胜靡涯”,石匾中部分文字似乎暗示着这块匾与这座牌坊也许是为一位得道高僧所立。彭延桂则称自己家现在卧房的位置原是一座舍利塔。据说,那和尚圆寂时静坐,火化于塔内。
侯家仕回忆兰花寺内常年有和尚主持,晨钟暮鼓,寺庙有四十多担谷的田地请人耕种,可谓富庶。追至乾隆年间,可想这位高僧地位非同一般。而根据后来村里人在僧家洞后山挖掘出来的石碑显示,一位名叫耀禅孙的和尚曾给师傅应元和尚立碑,应元和尚圆寂于光绪三十二年,村里人也挖出过耀禅孙和尚的墓碑,是其徒孙所立。由此可见,寺庙、石匾的确拥有悠长的历史。
“这个牌坊是为一个守节的女子立下的,皇帝亲自颁匾给她,那女子应该是个名女子,后来应该是出家做了尼姑。”江明浩则称村里还流传这样的一个说法。而村人一致认可的说法是,这块石匾是乾隆皇帝所嘉奖的。
一文物爱好者在观摩了记者所拍摄的石匾图片后,认为石匾中间部分的文字镌刻不够精细,应该不是出自官府制造,如果是民间制造,则价值不高。由于石匾的后半部分已经无法恢复,是否为乾隆帝嘉奖无从辨别。
记者将这一情况告之长沙县文物局后,长沙县文物局方建议将石匾送至湖南省展览馆下的牌匾博物馆进行鉴定,石匾的“身世”还待挖掘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