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用品网 - 佛教用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民俗风情 | 企业新闻 | 人物专访 | 行业新闻 | 行业专题 | 用品知识 | 宗教文化 | 佛典故事 | 佛教礼仪 | 佛教论文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佛教文化荟萃 > 佛教造像的智慧艺术之美
Z.biz | 商业搜索

佛教造像的智慧艺术之美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5-01-30  浏览次数:223

  人与神灵的沟通产生宗教,人与自然的沟通产生和谐,人类最高境界的沟通则是“观而不语”。观,不是格物,是智慧,是艺术,是有声处无声,是无情处有情,是心与心的交流。观一朵花开,则心生万物,窥见佛性;观一尊佛像,则见像起信,灭罪启慧。

  万法皆空,皆系缘分,结识纳喜之拾佛造像艺术馆即是因缘所在。走进纳喜之拾,皆是玲琅满目的佛造像,或菩萨低眉,或金刚怒目,或慈颜常笑,或肃穆庄严,看着这些佛造像,好像处于佛光普照中,心突然静了下来,不觉中有了“船过水无痕,鸟飞不留影”的禅境。

  纳喜之拾的创始人名叫高超,85后生人,年轻的面孔饱含故事,他语速平缓,但思维跳跃,他说创办纳喜之拾也是一个缘字,是冥冥之中的定数。

  高超在大学只上一年,便弃学进入社会。2009年,他在云贵川做矿石开采、能源贸易生意,年仅19岁的他多次眼睁睁地看着被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吞噬生命的人,面对大自然的无情,高超突然感知到生死的无常,这让他陷入恐慌、忧虑、狂躁,心如浮萍。那期间,他非常痛苦,用各种方式自我发泄,伤害别人,同时也伤害自己。回忆童真是躲避痛苦的有效手段,而回忆的画面总是出现一尊佛像,这尊佛像放置在高超奶奶家,是祖上留下来的。后来他就让家人传来佛像图片,作为手机屏保,这总能让他从中感受到宁静、自在、快乐。为什么一尊造像能对精神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佛渡有缘人。高超开始真正研究佛造像,诵读《佛造像度量经》等大量佛教书籍,并关注造像的比例、形态、眼神、笑容、色彩....。。他终于找到了答案:佛造像的本身就有意义,那就是美,简单又直接。

  据高超解释,纳是吸收、享受、总结、得到,是一种欣赏;喜是快乐、喜欢、高兴、离苦,是一种感觉;拾则是整理,是敛,是收,是沉淀,是修行正果。唯有心生自在、喜乐豁达,才是十全十美的人生。美在于形,只能悦目;美在于神,才能赏心。唯有形神兼备,纳喜之拾才值得去做。换言之,纳喜只做艺术精品,不做流水商品,不为别的,只为佛的曾经度化,然后自度而度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自利利他的佛教精义,也是纳喜之拾的经营原则。

  艺术之贵,贵在品格,品格源于先天造化,更在于后天的修行。纳喜之拾的修行热情都倾注于这些来自印度、尼泊尔、中国的佛造像和器物,这些造像无需文字和语言的粉饰,只需静置于一处,就会让观者心间盛开一朵莲花,享受欢喜,离苦得乐,这是一个与佛交流的修行过程,也是一个去除烦恼、欢喜自在的审美过程。

  对于佛造像历史,笔者不甚了解,有意向高超多请教一些佛造像历史的知识。高超一边染香、斟茶,一边对中国佛造像历史娓娓道来。

  古希腊的艺术思想、精湛的雕塑技艺以及对人体美的崇尚和深入细致的观察,深深地影响着佛教发源地古印度的传教艺术家和民间工匠们。他们吸取了希腊人对人体艺术的表现形式,打破以往的传统思想,直接以人物的形象来表现佛陀的容貌和身体,巧妙地把“人的佛性”和“佛的人性”结合起来。犍陀罗时期的艺术表达是最具代表性的,其又称“希腊化的佛教艺术”,在这期间诞生的佛造像精美至极,人体结构精确,被认为是最具世界性的艺术。佛造像艺术曾在亚洲大陆盛极一时,与亚洲传统文化相融合,深深融入亚洲人的思想意识、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之中。亚洲的佛造像艺术在萌发、成长、鼎盛的二千年经历中,也曾一度式渐衰微,但其对世界佛教艺术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佛教追寻的万物之本质,就是虚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虚空,而是包含了一切的虚空,要在深刻的冥想中观想这种极其玄妙的本质,必须依托一种实象来凝聚抽象的感觉和意识,佛造像的本意便是如此。慈悲、愤怒、宁静、暴烈、善良、邪恶……这些抽象的元素均在佛造像上真实的体现出来,其造型百变,不变的是佛性。佛性是慈善为本的自觉,是天地畅和的慧根,是降除心魔离苦得乐的禅境,也是“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的和乐精神。有慧根的人能从万物中看到佛性,但佛造像给人最直接最简单的印象是美。从今天的审美角度来看,佛造像是艺术的造型之美,是历史的时光之美,是佛性的造化之美,是禅境的祥和之美,是心灵的崇高之美,是创作者的无我之美。

  十六国时期是中国佛造像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这个时期距佛教传入中国二三百年左右,由于十六国首领大多崇信佛教,佛造像也随之兴起,十六国时期的佛造像大多数是青铜佛像,台座一般为造型简单的四方台,佛像形象拙朴。到了北魏,台座已不是四方台,而是莲花宝座,发型、眼睛与十六国佛造像相同,变化在于面相方圆,略瘦,额头较宽。北齐佛造像的生活水平显然比北魏高,佛造像“胖”了,五官线条日渐柔和,从侧面看,造像的腹部略向前凸起。隋朝佛造像更高了,身材粗壮,面相丰满圆润,但比例失调、姿势僵硬、造型呆板,缺少飘逸的动态美。唐朝是佛造像水平最完美的时期,卢舍那大佛就是其最杰出的代表作,身材比例匀称、结构合理、动感型强,且具有特有的泛红鎏金。然后,宋、元、清的发展在造型上没有太多突破,其造型形象日趋精致。

  高超讲到兴奋处,随手拿起一尊八十年尼泊尔的佛造像,通过对比讲述古今中外佛造像在艺术上的区别,笔者更深刻地了解到每尊佛造像背后的经典故事和文化传承。纳喜之拾之所以能够非精品不纳,靠的就是自身的佛性。只有当你理解了纳喜所理解的自利利他、无我利他的精神,才能看懂纳喜所展示的佛像。每尊造像都透出着佛性与人性,佛是过去人,人是未来佛。只有具备了自利利他,无我利他的精神,真实做人,踏实做事,才能有一个庄严自我、人生圆满的修行正果。

  现在大多数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心气浮躁,没有时间深入了解经典文献等信息,而佛造像艺术本身即是传承佛陀的历史与博大。就佛造像艺术本身也是一种艺术语言,在无形中陈述着佛陀的智慧,启人之慧根。观佛像,悦目、自在,心如莲花盛开,芳香四溢,散在无处。收回追逐“我执”的目标,让莲花香气荡涤心头贪痴嗔的迷雾,让尘归尘,让土归土,让浮云归浮云,当一切沉淀,我们终将发现,最宽的天空来自心底的辽阔。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