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用品网 - 佛教用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民俗风情 | 企业新闻 | 人物专访 | 行业新闻 | 行业专题 | 用品知识 | 宗教文化 | 佛典故事 | 佛教礼仪 | 佛教论文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古代各阶层利用雕版印刷传播佛教
M.biz | 商业搜索

古代各阶层利用雕版印刷传播佛教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5-02-05  浏览次数:235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术早400多年。雕版印刷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前,我国佛学经典传播全靠人手工抄写。人工抄写的佛学经典既费力又费时间,最为主要的问题是容易失真,容易发生错误。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解决了上述的问题,大大促进了佛教传播。

  雕版印刷,是将文字或图画雕刻在木版上,再将刻有图文的木板作为印版,进行施墨印刷的工艺技术。其工艺方法是:1,先按版面大小制作木板(主要用梨木、枣木等);2,按版式要求在薄纸上书写文字或画上图画;3,将写有文字或画有图画的薄纸用特制浆糊反贴在木板上;4,用刻刀按图文笔划、线条进行雕刻,使图文凸出,空间凹下,制成印版;5,在印版上刷墨;6,将纸平铺在印版上,用棕刷刷拭,使墨迹印在纸上;7,将纸揭起、晾乾,装订成册。在雕版印刷术发明初期,采用雕版印刷工艺方法一天能印两千张,在当时其速度是手抄经书的方法无法比拟的。

  从出土的文物来看,从中国流传下来的古籍经典来看,从中国的历史记载来看:在中国最早的雕版印刷术主要应用在了佛教传播的需求上。

  帝王
  最为典型的例证就是,雕版印刷《开宝藏》。“《开宝藏》乃由宋太祖赵匡胤下令,由内侍省宦官高品张从信主持雕印”。

  雕版印刷术的全盛时期是宋代。至今宋版书也是古籍善本收藏中的名贵物品。北宋开宝四年即公元971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976年)亲自敕(chi)命高品、张从信前往益州也就是今天的四川成都,主持刻印大藏经,并于太平兴国八年即公元983年全部完成13万块经版的雕版,随后就开始了雕版《开宝藏》的印刷。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刻木版雕印的汉文大藏经,由于始刻于北宋开宝年间,又称为《开宝藏》。

  又如:公元954年前后,虔诚的佛教徒吴越国王钱俶(chu),他与高僧延寿和尚一起,雕版印刷了大量佛像、塔图咒语,其中有数字可考者就有六十八万二千卷,其印刷数量之多,传播面之大,世所罕见。还有,大家熟悉的杭州雷峰塔经是钱俶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佛塔,佛塔里面藏有的经书叫雷峰塔经,又名《宝箧印陀罗尼经》。该经文共两千七百余字,卷端题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钱俶造此经八万四千卷,捨入西关砖塔,永充供养,乙亥八月日记”。此经现有实物收藏在中山大学图书馆内。

  高僧
  玄奘堪称中国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一部描写唐僧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西游记》更使其家喻户晓,孺妇皆知。在大约公元650-664年,玄奘采用雕版印刷了佛像100万份,在5年时间散发给广大的佛教信徒。据玄奘嫡传弟子慧立等所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公元688年)卷十所载,高宗嗣位后的公元650年,鉴于玄奘受其父皇敬重,高宗也对玄奘礼敬甚隆,遣朝臣问慰不绝,还施帛锦万段、法衣数百。玄奖接受后,则给予贫穷之人和外国婆罗门客人,“随得随散,无所贮蓄。发愿造十俱月氐像,并造成矣。”“俱月氐”为梵文量词koti之音译,十俱月氐为100万。文献记载玄奖每年印普贤像达五驮,“以每匹马驮纸100-125kg计,则五匹马驮500-750kg,按当今皮纸每平米约30g、每张画像大小为25cmx30cm计算,则大约在20万一24万份,故5年可达百万份,与‘发愿造十俱月氐像’相吻合。若将5年印刷100万张平均分配到每天,按一年工作300天计,则每天的印刷量为667张。以当今从事传统雕版印刷的工人刷印一张的平均时间为20秒计,则印刷667张佛像需要的时间约需四小时···”

  学者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他和佛印大和尚在镇江金山寺主持刊刻了《金山椤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二月,苏轼在太子太保张道的住处,得到了太保赠送给他的《金山椤伽阿跋多罗宝经》。张道出钱让苏轼将此经“使印施于江淮间”。而金山长老佛印大师了元曰,印施有尽,若书而刻之则无尽。同年,苏轼携带此经来到了金山寺,在佛印大师的协助下,苏轼亲自书写了全部的经文。后来又请善刻的工匠来金山雕刻经卷,刻好后书版一直存于金山寺,无论是信徒还是香客,可以随要随印,使得此经得以广为流传。

  信徒
  崔法珍,金代潞州崔进之女。崔法珍在山西、陕西部分地区,以断臂的方式化缘,募资刊刻《赵城金藏》,感动了很多佛教信,这些信徒纷纷捐资协助。大约在金熙宗皇统9年(公元1149年)前后,于天宁寺组成“开雕大藏经版会”负责刻造,到金世宗大定13年(1173年)完工,历时约30年方成。金藏刻成后,崔法珍于大定十八年(1178年)将印本送到燕京,受到金世宗的重视,在圣安寺设坛为崔法珍授比丘尼戒。3年后,崔法珍又将经版送到中都(即今北京)印刷流通,共计16.8113万板,6980卷。为表彰崔法珍的功绩,大定二十三年(公元1183年),崔法珍被赐紫衣,并受封为“宏教大师”。

  《赵城金藏》印刷清晰,字体劲拔,每卷首均有精美的佛陀说法图,其刀法线条和宋版佛经相比,具有豪放严整和生气有力的特点,是我国印刷史上的珍贵标本,是研究我国刻经史和版本史的珍贵资料。从中可以看出历代佛教书籍制作演变过程,是印刷发展史上的一座了不起的宝库,在中国版本目录学和雕版印刷史上也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