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用品网 - 佛教用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民俗风情 | 企业新闻 | 人物专访 | 行业新闻 | 行业专题 | 用品知识 | 宗教文化 | 佛典故事 | 佛教礼仪 | 佛教论文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民俗风情 > 蚕桑祭祀和原始信仰的风俗
M.biz | 商业搜索

蚕桑祭祀和原始信仰的风俗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17-07-24  浏览次数:737

  嘉兴市境古为蚕桑生产发达区域,传说与习俗繁多。东晋海盐人干宝着《搜神记》载:蚕为女子裹马皮所化,为我国最古老的关于蚕的神话。以后历代积累,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蚕桑文化。

  有关蚕桑生产的风俗习惯,有的来源于对蚕、桑的原始信仰和崇拜,有的出于祛除蚕桑病祟的迷信行为,有的反映了对蚕桑丰收的祈祷和丰收后的庆贺,有的关系着蚕桑生产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这些风俗很多都带有迷信色彩,其精华部分成为健康的文化遗产。

  嘉兴各县(市)、区蚕农所礼奉的蚕神统称蚕花菩萨。解放前,嘉兴三塔茶禅寺有蚕神殿,蚕神名“先蚕福主”,群众祀蚕花菩萨,春天烧香者甚多。近年来,农村也还有人拜蚕花菩萨。旧时蚕农对蚕神正式祭祀在庙中举行,有的成为地区性的庙会活动,平时在家中亦多次祭祀,蚕事开始后几乎每一生产环节都进行祭祀。清光绪《石门县志》转引明代志书说:“民间蚕时,事蚕花五圣极虔,每眠必祀,至大眠或以鸭鹅祀之……”。解放初在祟德石门乡了解:清末民国初蚕农在春蚕每一眠时都要祭蚕神。后来多数人家对蚕神的迷信已经淡化,祭祀蚕神仪式每年只举行两次。一次在蚕事初始时,祭神祈求保佑;一次在蚕采茧后,祭祀“还愿酬神”,俗称“谢蚕神”。

  蚕神的具体名称民间有多种说法。比较多的地方信奉马头娘,又称蚕花娘娘、蚕丝仙姑、蚕皇老太、马鸣(亦作明)王菩萨。其形象为一古代女子骑在马上,手捧一盘茧子(也有的为一女子戴马头披马皮手捧茧子)。清光绪《嘉兴府志》载:“马头娘,今佛寺中亦有塑像,妇饰而乘马,称马鸣王菩萨,乡人多拜之。”“女化蚕”是我国关于蚕起源的最古老神话,始传于《山海经》,完整形成于《搜神记》。《搜神记》作者干宝为海盐人,故“女化蚕”故事在此地流传最广,旧时民间信仰最盛,在地方文献中记述甚多。清李兆?F《蚕妇诗》云:“村南少妇理新妆,女伴相携过上方,要卜今年蚕事好,来朝先祭马头娘”

  解放前各地乡村小庙多有蚕神塑像,农家也供神像,多为马头娘。旧时民间有民歌“唱花蚕”,各地唱法不一。海宁歌词云:“马鸣王菩萨到府来,保佑你家年年看好蚕……旧年采了千斤茧,今年采到万斤蚕”。海盐唱词云:“马鸣王菩萨真正强,弯里弯曲到廊搭(方言,即这里)”。其唱词甚长,内容与《搜神记》相符。有的地方(如乌镇一带)信奉蚕花太子,见于茅盾的小说《春蚕》。有的地方信奉三姑,三姑系从神话中的紫姑衍变而来。紫姑见于元代王祯《农书》,三姑的神像多为三个女子共骑一马。嘉兴郊区王店附近旧时有三姑庙,今尚存地名。各县以蚕花五圣作为蚕神的乡村颇多,蚕花五圣为男性,其形象有三眼六手,中间一眼为纵目,是蜀地(四川)蚕丛氏青衣神的神话流传蜕变而成,海宁、海盐一带常见供奉。上引《石门县志》亦以五圣为蚕神。实际上蚕花五圣与马头娘,蚕农常混为一谈。清代官方则多以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为蚕神,在民间影响较小。解放前南湖烟雨楼内有螺祖(误为雷祖)殿,农历六月二十四农民多去进香,祈求农蚕丰收。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