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用品网 - 佛教用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民俗风情 | 企业新闻 | 人物专访 | 行业新闻 | 行业专题 | 用品知识 | 宗教文化 | 佛典故事 | 佛教礼仪 | 佛教论文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佛教论文 > 静波法师:佛教三宝的关系是不即不离 缺一不可
U.biz | 商业搜索

静波法师:佛教三宝的关系是不即不离 缺一不可

信息来源:foojoo.com   时间: 2020-04-22  浏览次数:5

  经典上对于三宝,有多种分类,但是我们认为“三种三宝”的说法比较普遍,比较合适。这三种三宝分别是最初三宝、住持三宝和自性三宝。

  最初三宝

  1、佛宝

  佛陀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丈六金身,为最初的佛宝。

  佛陀示现六年苦行没有成道,后来他接受一个牧牛女的牛奶供养,又接受一个童子用草给他搭建的一个金刚座,然后坐在那里发愿:不得“等正觉”,不起此坐。思惟四十九天,观四谛十二因缘之法,于是悟道。在悟道的时候,佛陀自己曾无限感慨地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这是佛陀的感慨;也应该是《楞严经》中的“悲欣交集”;同时也是弘一大师最后写的绝笔“悲欣交集(悲喜交加)”。苦苦地追寻,突然间的得到,就是悲喜交加。我们也是苦苦的追寻,最终突然间的明白,那就是悟道。一切众生,包括山河大地、动植飞潜等,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都是没有主宰性,了不可得,缘聚缘散,所以你心里不能纠结它是好是坏、是对是错。所以,外表要遵守规则,内在则无限豁达,这样才可以,才有希望。

  但是,我要说的是:这个佛宝只是佛的应化身,并不是佛的真身,佛的真身是法身、是报身!当然,应该是法、报、化三身具足,这个大家要明白。所以你看到什么佛了、菩萨了,那应该是误会了。

  去年有一个出家人跑到我这儿来,他说他也夜睹明星悟道了……我说:“你误会了,不是悟道了!我们最好依教奉行,依法不依人,那样才是安全、可靠的信仰。

  2、法宝

  佛陀成道之后,于鹿野苑宣说的四圣谛、十二因缘、三法印为最初的法宝。

  四圣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说明人生是苦;集谛,说明人生苦的原因;灭谛,说明怎么去消灭痛苦;道谛,说明人要修道才能消灭苦,这就是四圣谛。

  十二因缘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有流转门和还灭门,顺着轮回,若逆回来就解脱自在。流转门: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还灭门:即“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

  三法印是: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凡符合此三原则的,便是佛教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三法印就是印证佛教的标准,他是不是佛教的,用三法印来一印就知道了。

  所有的佛法都要符合无常、无我、解脱三法印,不符合的不是正法。现实中的佛教,往往充斥着名实不相符合……方便往往是借口,而没有根本,且作怪的更热闹。所以,如果不符合三法印,怎么能是佛法呢?有人学鬼,那我们就叫它鬼法;有人学仙,叫仙法;有人学道,叫道法;有人学佛,叫佛法。我告诉你,法是不一样的,猫有猫道,狗有狗道,佛有佛道,各行其道。所以大家要明白,要名实相副才可以。

  3、僧宝

  佛陀所度化的阿若憍陈如等五位大阿罗汉为最初的僧宝。

  佛:释迦牟尼;法:四圣谛、十二因缘、三法印,以及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我们在受三皈依的时候,也是这么承诺的;僧:五比丘。想想看,三宝具足,人间始有正法存在。

  那么,今天你说有佛、有法、没有僧,然后你就冒充僧人,那不是瞎胡闹吗?凭什么?要遵守规则,佛法的规则就是这样,你凭什么给改了?改的理由是什么?借教敛财!喧宾夺主!别有用心!大家要清楚,我们有责任,有压力,也要有担当。如果没有责任,有压力,就要有麻烦!因为口是心非,将自欺欺人,后患无穷!

  如果没有最初的三宝,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三宝。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即不离,中道圆融,缺一不可。

来源:哈尔滨极乐寺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佛教用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