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舍利弗尊者开示大众说:“世间人根性万千,然大多皆不完满。因此,与人相处时,我们需多看人长处,少揭人短。否则,终无是处!”
有比丘提问道:“尊者!大体来说,世间人归为几类?我们该如何分别相处?”
尊者听后,微微点头,示意比丘坐下:“从三业而言,可将世间人归为四类:一者身不净而口净;二者口不净而身净;三者身口不净然心有少净;四者身口意三业俱为不净。”接着,尊者分别解释说——
第一,对于“身不净而口净”者,我们须着眼于他们的“口净”。尊者举譬说,犹如荒野处那些被人丢弃的布料,看似污秽不堪,然经我们收集并加以洗净割裁,同样可以制成一件合意的粪扫衣。因此,对于此类人来说,他们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这些口中善行,皆是世间可贵之处。
第二,对于那些“口不净而身净”者,我们要着眼于他们的“身净”,而忽略他们的“口不净”。比如疾行远足之人,当他们一旦路遇清凉池水,身体疲乏就会得到解除。对于这类人,他们的不杀生、不偷盗和不邪淫,同样是世间难得的优良品质。
第三,对于那些“身口俱不净”,然“心有少净”者而言,我们必须着眼于他少净的“心净”。尊者举例说,就好像牛迹里的雨水,虽然数量极少,然关键时刻,一样可以解渴救命。因此,对于这类人,只要他良心未泯,总有改邪归正的那一天。
第四,倘若“身口意俱不净”者,我们也不要嫌恶和抛弃他们。尊者慈祥地对大家说,就好像一位远行人于荒野中突然病倒,此时他孤苦伶仃,命垂一线。倘若我们及时施以援手,与妙汤药,勤加瞻视,病人就会得到康复。尊者说,对于这类人,我们需心怀慈愍,多加关怀疏导。当他们在临终之际,我们一定要慈心关怀,使其弃恶生善,从而免墮三途恶趣之中,受苦无尽。
最后,尊者总结道:“在圣人们的眼中,几乎没有‘恶人’之说。他们总是心怀慈愍,处处替人着想,故而善缘无量。倘若我们眼中容不进半点沙子,那岂不是自寻烦恼?”
来源:释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