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术语] [用品] [佛教]
术语内容
- 铜磬
- 铜磬,壮、苗、瑶、侗等族敲击体鸣乐器
- 木鱼
- 木鱼,打击乐器。原为佛教“梵吹”(宗教歌曲)的伴奏乐器。
- 金刚杵
- 金刚杵(chǔ),梵名 Vajra 瓦支拉,藏语称“多吉”,曾音译为伐折罗、缚日啰、伐折啰、跋折啰、伐阇啰。又叫做宝杵、降魔杵等。原为古代印度之武器。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故称金刚杵。
- 碰铃
- 碰铃,碰奏体鸣乐器。广泛用于中国歌舞、戏曲音乐伴奏及民间器乐合奏中 碰铃的打击乐器。亦称碰钟、双磬、铃钹等,古代称星。用响铜或黄铜制做。其形如一对杯状小钟,直径约5.5厘米,高约4.5厘米,铃底有孔系绳穿连,两只互击发音,亦有单铃置于棍端,用金属签击奏,其音色清脆悦耳。响铜制的铃延音悠长,黄铜制的铃延音较短。
- 转经筒
- 转经筒又称“嘛呢”经筒、转经桶等,与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有关,藏传佛教认为,持颂六字真言越多,越表对佛的虔诚,可得脱轮回之苦。
- 转经轮
- 经轮亦称为“法轮”或“玛尼解脱轮”。
- 铃杵
- 在修法上常用金刚杵,金刚铃。金刚杵有独钴金刚杵,三钴金刚杵,五钴金刚杵,七钴金刚杵,九钴金刚杵之分别。一般运用上分成以上数种—也是表喻人的修为。
- 袈裟
- 袈裟乃圣贤的标帜,自古为佛教教团所尊重。
- 僧衣
- 僧人穿的衣服,又名袈裟。
- 佛旗
- 即根据佛陀成道时,圣体放出六种色光,来制成佛旗:1.蓝色,2.黄色,3.红色,4.白色,5.橙色,6.前五色混合色。
- 宝盖
- 佛道或帝王仪仗等的伞盖。
- 佛香
- 富含香气的树皮、树脂、木片、根、叶、花果等所制成的香料,有旃檀香、沉(水)香、丁子香、郁金香、龙脑香(以上称五香)、薰陆香、安息香等类。
- 宝石
- 指那种经过琢磨和抛光后,可以达到珠宝要求的石料或矿物。
- 念珠
- 祈祷时记数用的念珠串,特指天主教祈祷时记数用的一种念珠;也指佛教徒诵经时用来计算次数的成串的珠子左臂挂念珠。
- 经书
- 指《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儒家经传,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